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3
作者
:
刘超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刘超美
杨济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杨济秋
机构
:
[1]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来源
: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
1993年
/ 03期
关键词
:
抗真菌药物;
曲菌感染;
芽生菌;
隐球菌;
致病真菌;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结构特点是分子中都含有一个或两个咪唑或三唑环,并且都是1位氮原子与芳烃基相连,芳烃基一般为一卤或二卤取代苯环,结构变化大多是氮唑环与芳环之间碳原子上取代基的改变。作用机理氮唑类抗真菌药物,不论是咪唑类还是三唑类都有着相似的作用机理。分子药理学研究表明,这类药物有两种主要作用方式: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在低浓度时抑制真菌细胞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氮唑类药物分子中一个氮原子(咪唑环3位和三唑环4位)可与真菌细胞内P-450分子中亚铁血红素上的亚铁离子相络合,从而抑制P-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2
页数:5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