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太白红杉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

被引:16
作者
郭建明 [1 ,2 ]
胡理乐 [1 ]
林伟 [1 ,2 ]
郑博福 [2 ]
李俊生 [1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气候变化; 碳循环; 影响因子; 太白红杉;
D O I
10.13198/j.res.2010.12.22.guojm.018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确定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子对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秦岭太白山南、北坡分别沿不同海拔梯度共调查了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 Beissn)林的18个样点,共计54个土壤剖面,分南、北坡对太白红杉林土壤有机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太白红杉林北坡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在枯落物层为(0.31±0.18)kg/m2,在0~100 cm土层为(15.84±9.08)kg/m2;南坡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在枯落物层为(0.27±0.07)kg/m2,在0~100 cm土层为(14.51±7.85)kg/m2;太白红杉林南、北坡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为(15.18±8.51)kg/m2.秦岭太白红杉林北坡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的增加呈显著减小趋势(P<0.05),此外,该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年降水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容重与w(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P<0.05).
引用
收藏
页码:1464 / 14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密度分布 [J].
田玉强 ;
欧阳华 ;
徐兴良 ;
宋明华 ;
周才平 .
土壤学报, 2008, (05) :933-942
[2]   滇黔桂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影响因素研究 [J].
张勇 ;
史学正 ;
赵永存 ;
于东升 ;
王洪杰 ;
孙维侠 .
环境科学, 2008, (08) :2314-2319
[3]   河南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 [J].
于建军 ;
杨锋 ;
吴克宁 ;
李玲 ;
吕巧灵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5) :1058-1063
[4]   川西北几种常绿阔叶林土壤碳库和养分库的比较 [J].
李强 ;
马明东 ;
刘跃建 ;
刘闯 ;
丁虹旭 ;
陈暮初 ;
陈英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6) :114-117+125
[5]   青藏高原样带高寒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J].
田玉强 ;
欧阳华 ;
宋明华 ;
牛海山 ;
胡启武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04) :443-449
[6]   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林土壤碳循环研究 [J].
康博文 ;
刘建军 ;
党坤良 ;
陈海滨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5) :759-764
[7]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威胁因素研究 [J].
李先敏 ;
余玲江 .
林业调查规划, 2005, (06) :6-9
[8]   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 [J].
周莉 ;
李保国 ;
周广胜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1) :99-105
[9]   松嫩平原黑土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及其影响因素 [J].
王金达 ;
刘景双 ;
刘淑霞 ;
于君宝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4) :687-690
[10]   林线树种太白红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性 [J].
张玲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4) :579-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