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膏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被引:9
作者
陈锦绣
徐德进
李昌春
夏传玲
陈文廷
机构
[1] 安徽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
[2] 舒城县河棚区林业站
关键词
板栗; 膏药病; 担孢子; 菌丝膜; 栎霉盾蚧;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1990.04.01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膏药病是我省山区板栗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经鉴定为灰色膏药病(S.bogoriense P.)、褐色膏药病(S.tanakaeM.)、膏药病(S.SP).膏药病发生蔓延为害轻重与栎霉盾蚧、环境温湿度、栗树品种有着极为密切关系.栎霉盾蚧成为膏药病菌传播的重要媒介,适宜温湿度为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提供适宜的条件,不同栗树品种的抗病性强弱成为影响发病轻重的内在因素.在防治上,我们采取推广嫁接粘底板、六红袍抗病丰产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应用90%增效柴油乳剂防治膏药病同时兼治栎霉盾蚧,取得显著效果,对膏药病防治效果达87.1%~100%,兼治栎霉盾蚧效果达69.74%~99.05%,优于其他试验药剂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41 / 3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果树病虫害防治学.[M].湖北省教育委员会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2]  
真菌鉴定手册.[M].魏景超 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