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的探讨

被引:16
作者
李建英 [1 ]
石晓峰 [1 ]
王飞 [1 ]
贺天平 [2 ]
机构
[1]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2]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体育; 学科; 协调发展;
D O I
10.16469/j.css.2007.05.014
中图分类号
G812.6 [体育科学研究];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体育学科均衡、协调发展”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前者仅仅指“体育各学科、各专业”内部之间的均衡布局与协调发展;后者是指以学科均衡布局为核心,在人才队伍、地域分布、国家战略需求、社会影响等各方面的综合均衡。理解“学科均衡、协调发展”首先要承认学科间差异存在的合理性;不能将“均衡”等同于平衡,更不等于平均;“学科均衡、协调发展”是动态的、相对的、长期的过程;学科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学科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推动我国体育学科均衡、协调发展提出几点建议:澄清“体育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的真正内涵;加强宏观调控进行资源导向;完善体育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设计及其课程设置的研究 [J].
陈章玉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09) :1262-1264
[2]   论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科建设 [J].
张延平 ;
卢俊丽 .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1) :57-59
[3]   近10年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述评 [J].
彭庆文 .
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6, (02) :171-174
[4]   项目申请需要公关和攻关吗? [J].
公平 .
中国科学基金, 2005, (06) :352-353
[5]   近十年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发展探析 [J].
陈希 ;
梁竞文 ;
彭庆文 .
体育科学, 2005, (12) :3-6+21
[7]   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关键 [J].
王大中 .
中国高等教育, 2002, (21) :8-9
[8]   从哲学和社会科学视角认识体育运动 [J].
马启伟 .
体育科学, 2002, 22 (03) :40-42
[9]   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保健康复专业方向的研究 [J].
王京琼 ;
吴亿中 ;
何培森 ;
李丰黔 .
怀化师专学报, 2001, (05) :62-64
[10]  
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协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课题组[编],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