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地区地壳结构的爆破地震研究

被引:171
作者
胡鸿翔
陆涵行
王椿镛
何正勤
朱良保
颜其中
樊跃新
张国庆
邓英娥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云南省地震局
[3] 云南省地震局 北京
[4] 北京
[5] 昆明
关键词
地壳平均速度; 江川; 洱源; 走时曲线; 莫霍界面; 地球间断面; 地壳结构; 炮点; 视速度; 震相; 遮放; 滇西地区; 爆破地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描述我国滇西地区洱源—江川和遮放—宾川二条剖面的地壳结构爆破地震的研究结果。 资料分析解释的结果说明,该地区的地壳内存在四个界面:Pg、P2~0、P3~0与P4~0面。Pg面为结晶基底面,深度在0.3—3.5km之间,界面速度约5.90km/s。P0~2面为地壳上部反射面,深度在12至24km间,其界面速度约6.30—6.50km/s。该界面的下方,在大部分地段是一厚梯度层至莫霍界面。在30—35km的深处,局部地区存在弱反射界面P3~0。而莫霍面(即P4~0面)的深度在37—46km。遮放—宾川剖面的地壳平均速度约6.40km/s,莫霍界面速度为8.06km/s。但洱源—江川剖面的这两种参数分别为6.19km/s与7.75km/s,其下侧50km的深处还存在P5~0反射面。 遮放—宾川剖面上的怒江断裂在P4~0及P2~0面上有2.5km的深度跳跃。澜沧江断裂经过的地方,P4~0震相追踪中断,波形畸变。这类现象在洱源—江川剖面的几个地方也有明显反应,在元谋—绿汁江断裂处莫霍面的深度跳跃达3km,断裂还使江川炮的P4~0震相追踪中断。 在洱源—江川剖面的中段,发现了上地幔低速度异常带,速度值为7.75km/s。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层状不均匀介质中合成地震图的反射率法 [J].
王椿镛 .
地球物理学报, 1982, (05) :424-433
[2]   横向均匀介质中地震走时的正演和反演 [J].
颜其中 .
地震研究, 1982, (01) :88-98
[3]  
欧洲中部爆破地震研究.[M].[德]吉泽(P·Giese)等 著;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 译.地震出版社.1983,
[4]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