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独生子女免死对苏力教授说不——纪念《法学》复刊30周年·名家论坛(五)

被引:2
作者
邱兴隆 [1 ,2 ]
机构
[1] 湖南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 湖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死刑; 独生子女; 消极效果; 刑法原则; 废止死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死刑之适用于独生子女给其亲属造成的精神痛苦与生活困难,都只是死刑的虽不可欲但又不得已的众多的消极效果之一。一旦为避免死刑对其亲属的连累效果而废止对犯罪的独生子女的死刑,人们必然基于公正与效益观念而提出异议。死刑对独生子女亲属的连累效果不是刑罚的设计者与运用者所刻意追求的,因而与株连无辜不搭界,由死刑的连累效果得不出死刑违反罪责自负的结论,相反,为杜绝对其亲属的连累效果而废止对独生子女的死刑,势必遭遇来自刑法三大原则的抵制。同时,从存留养亲、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免死之类的历史与现实的规则中也无法找到类比支撑独生子女免死的根据。而且,为避免对其亲属的连累而废止对独生子女的死刑,必然推导出可以为避免死刑的其他消极效果而全面废止死刑的结论,因为任何保留死刑的视角同时都是废止死刑的视角。独生子女政策的施行造成了独生子女的心理偏异,而这构成时下以及今后独生子女犯罪的重要原因。基于国家与社会应在一定程度上对独生子女的犯罪承担责任,对其不处死刑是应该的,但是这只能在全面废止死刑的前提下来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3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一个半公正的司法解释——兼与苏力教授对话 [J].
邱兴隆 .
法学研究, 2004, (06) :69-80
[2]   死刑断想——从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谈起 [J].
邱兴隆 .
法学评论, 2004, (05) :18-27
[3]   死刑的程序之维 [J].
邱兴隆 .
现代法学, 2004, (04) :39-45
[4]   论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我国死刑案件的再审 [J].
黄京平 ;
彭辅顺 .
现代法学, 2004, (04) :69-74
[6]   死刑的效益之维 [J].
邱兴隆 .
法学家, 2003, (02) :56-64
[7]   国际人权与死刑──以国际人权法为线索的分析兼及中国的应对 [J].
邱兴隆 .
现代法学, 2001, (02) :63-72
[8]   撩开刑罚的面纱——刑罚功能论 [J].
邱兴隆 .
法学研究, 1998, (06) :55-84
[9]  
普通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冉昊, 2006
[10]  
法治的使命[M]. 法律出版社 , 陈兴良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