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山岛海域霞水母的渔业生物学研究

被引:17
作者
卢振彬
戴泉水
颜尤明
机构
[1]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厦门,厦门
关键词
霞水母; 密度; 生物量; 生长; 开捕期; 东山岛海域;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3.0217
中图分类号
S968.9 [其他海产动物养殖];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1994年 4~ 9月调查结果表明 ,东山湾海域霞水母的密度高峰期出现在 6月 2 5日~ 7月 10日 ,生物量高峰期在 7月 10~ 8月 5日 ;群体的伞径分布范围 15~ 5 80mm ,平均 2 4 7.4 8mm ,体重分布范围0 .4~ 10 2 5 0 g ,平均 12 74g ;高次方程模拟的伞径生长方程式为Φt =15 .172 6 + 16 .72 0 4t + 0 .192 6t2 -0 .0 0 14t3 - 0 .0 0 0 4t4,指数高次方程模拟体重生长方程式为logeWt =- 0 .6 885 + 1.3397t - 0 .0 95 9t2 +0 .0 0 34t3 - 0 .0 0 0 0 5t4;以生物经济学原理确定合理开捕为 7月 15日 ,合理开捕伞径为 36 0mm .还讨论了表层水温和盐度与霞水母生物量和密度的关系及其资源开发等问题 .
引用
收藏
页码:973 / 9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闽江口海蜇渔业生态学研究 [J].
卢振彬 ;
颜尤明 ;
戴泉水 ;
陈利琛 ;
陈金淦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3) :86-89
[2]   盐度对海蛰各发育阶段幼体的影响——兼论辽东湾海蜇资源锐减的原因 [J].
鲁男 ;
刘春洋 ;
郭平 .
生态学报, 1989, (04) :304-309
[3]   辽东湾海蜇生长的研究 [J].
李培军 ;
谭克非 ;
叶昌臣 .
水产学报, 1988, (03) :243-250
[4]   用指数高次方程研究辽东湾海蜇的重量生长 [J].
谭克非 .
水产科学, 1987, (03) :16-18
[5]   杭州湾海蜇生殖习性的研究 [J].
黄鸣夏 ;
胡杰 ;
王永顺 ;
陈正国 .
水产学报, 1985, (03) :239-246
[6]   六种毒物对海蜇碟状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J].
刘士忠 .
东海海洋, 1985, (02) :56-61
[7]   海蜇横裂生殖的季节规律 [J].
陈介康 ;
丁耕芜 .
水产学报, 1984, (01) :55-68
[8]   温度对海蜇横裂生殖的影响 [J].
陈介康 ;
丁耕芜 .
动物学报, 1983, (03) :195-206
[9]   海蜇的生活史 [J].
丁耕芜 ;
陈介康 .
水产学报, 1981, (02) :93-10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