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理论框架与现实追求
被引:9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杭生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童潇
[
2
]
机构
: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2]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来源
:
河北学刊
|
2011年
/ 31卷
/ 01期
关键词
:
中国社会学史;
中国社会学;
理论自觉;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C91-09 [社会学史、社会思想史];
学科分类号
:
060207 ;
060305 ;
摘要
: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研究、发掘和写好中国社会学史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盛世修史"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走向"理论自觉"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在世界学术格局中"强益自我"位势的需要,同时还是一代社会学者对历史有所交代的需要。研究中国社会学史,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在内涵上,中国社会学史是学术进程的复合体:是学术发展史,也是思想更新史,是学科推进史,也是学说传播史,还是矛盾斗争史。根据中国社会学发展脉络的实际,其外延可界定为"中社会学"的框架范畴,既包含了小社会学,也包含了人类学的一部分、社会工作等多项内容。研究中国社会学史,应客观揭示中国社会学的历史进程,根据史料分析综述各学派学术观点,科学揭示中国社会学的成就与不足,把握治史的态度与原则。此外,还应注重对中国社会学史的使用和开掘:从已有的成果中寻找认识中国社会的方式和方法,发掘面对中国社会、反映时代精神的本质问题,对前辈认识中国社会的切入点进行追踪式的"再研究",传承前辈构建中国社会学的特有概念和理论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
[J].
郑杭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学会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学会
郑杭生
.
江苏社会科学,
2009,
(05)
:1
-7
[2]
中国社会研究本土化的开端——《江村经济》再认识
[J].
甘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甘阳
.
书城,
2005,
(05)
:28
-32
[3]
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J].
费孝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 北京
费孝通
.
思想战线,
2004,
(02)
:1
-6
[4]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梁启超著;.团结出版社.2006,
[5]
重归“魁阁”.[M].潘乃谷;王铭铭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1
→
共 5 条
[1]
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
[J].
郑杭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学会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学会
郑杭生
.
江苏社会科学,
2009,
(05)
:1
-7
[2]
中国社会研究本土化的开端——《江村经济》再认识
[J].
甘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甘阳
.
书城,
2005,
(05)
:28
-32
[3]
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J].
费孝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 北京
费孝通
.
思想战线,
2004,
(02)
:1
-6
[4]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梁启超著;.团结出版社.2006,
[5]
重归“魁阁”.[M].潘乃谷;王铭铭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