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山东淄博裂隙岩溶水中石油污染物分布和迁移特征
被引:10
作者:
朱学愚
刘建立
朱俊杰
陈余道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南京大学化学系!南京,桂林工学院建工系!桂林
来源:
关键词:
裂隙岩溶水;
石油污染物;
苯;
示踪试验;
浓度-时间关系曲线;
空间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裂隙岩溶水是中国北方的重要供水水源, 而石油污染又是地下水污染的一种重要类型. 和孔隙水相比, 裂隙岩溶水中石油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分布和运移特征. 裂隙岩溶水具有比孔隙水大得多的实际平均流速, 污染物运移是一个对流占绝对优势的问题. 石油污染的范围可以扩展到离污染源数公里远, 但这不是浮油池造成的, 而是由溶于水的石油组分和乳化油造成的. 石油污染物的空间分布, 在平面上集中于强导水带, 剖面上最高浓度出现在污染源坐落的层位. 水井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非常剧烈, 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大起大落. 这和裂隙岩溶水大的流动速度、由于抽水和停抽造成的频繁的局部流场变化以及污染物运移通道的复杂性和包气带中残留油的淋滤有关. 认识这些特点, 对于裂隙岩溶含水层中石油污染的控制和防治有实际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79 / 485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