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典型喀斯特表层岩溶带地下水化学特征——以贵州清镇王家寨喀斯特小流域为例
被引:13
作者:
陈生华
[1
,2
,3
]
王世杰
[1
,2
]
肖德安
[1
,3
,4
]
杨涛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与石漠化试验研究站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贵州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来源:
关键词:
表层岩溶带;
喀斯特小流域;
水化学特征;
R型聚类分析;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09.012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尺度,对清镇市王家寨退耕还林(草)示范区内的9个表层岩溶泉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系统监测,并借助SPSS统计软件开展了泉点的聚类分析研究,旨在从常规水化学角度为流域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从结果来看,虽然所有泉点的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型,但是根据K+、Na+、Ca2+、Mg2+、F-、Cl-、NO3-、HCO3-、SO42-等指标的具体差异,还是可以将9个泉点分为3组:(1)位于流域上游分水岭处的S8、S9泉点,由于远离居民集聚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弱,泉水中EC和各主要离子的质量浓度均很低,[Ca2+]*与[HCO3-]的关系说明泉水流经地区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白云岩;(2)位于流域中部的S2、S3、S4、S5、S6和S7泉点,靠近居民点,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明显增强,泉水中EC和各主要离子的质量浓度也相应增大,[Ca2+]*与[HCO3-]具有与第一组泉水完全不同的特征,表明此组泉水流经地区的岩石类型为白云质灰岩;(3)位于流域下游的S1泉点,处于村寨下游,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泉水中EC和各主要离子的质量浓度也很高,[Ca2+]*与[HCO3-]的关系与第二组泉点相似,但是[SO42-]和[F-]远高于前2组泉点,这可能是由于在泉水的运移路径上有富含石膏和氟的岩石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2130 / 2135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