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11
作者:
金宇
[1
]
管力
[2
]
郭世绂
[3
]
机构:
[1]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二病区
[2] 承德医学院公体部
[3]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
来源:
关键词: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移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损伤程度适中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技术及方法学特征。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承德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室完成。选取30只Wistar大鼠,体质量230~260g,纵行切开大鼠背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剥离棘突旁肌肉,切除T7棘突及椎板,暴露脊髓硬膜。根据打击物(重10g)调节高度的不同将30只大鼠分为3mm高度组、5mm高度组、8mm高度组,每组10只。高度使重物自然下落,打击T7段脊髓,迅速移开打击重物及打击头,逐层缝合伤口,喂养8周后行病理学检查。选取通过脊髓最大径的切片在低倍镜下进行显微摄影,照片上侧量并计算空洞或瘢痕的最大直径与同水平脊髓直径的比例。结果:纳入大鼠30只,死亡5只,存活率83.3%;其中3mm高度组死亡1只,5mm高度组死亡1只,8mm高度组死亡3只。3mm高度组3例标本镜下可见损伤段脊髓中有不规则的空腔,6例标本于脊髓内形成不规则瘢痕,损伤部位瘢痕最大直径与同水平脊髓直径比例为(10.0±5.2)%;5mm高度组9例镜下均可见损伤段脊髓中有一个长圆形或不规则的空腔,损伤部位瘢痕最大直径与同水平脊髓直径比例为(46.0±3.8)%;8mm高度组存活的7例镜下均可见损伤段脊髓全部中断,形成瘢痕与硬膜外组织分界不清。结论:5mm高度组存活的大鼠的脊髓均产生位于脊髓中央部或近中央部的空洞,损伤的位置和程度较恒定,是较为理想的损伤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144 / 4146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