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远缘杂交正反交杂种胚胎发育差异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28
作者
桂建芳
梁绍昌
朱蓝菲
孙建民
蒋一珪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远缘杂交; 正反交; 基因组大小; 非整倍体; 多倍体; 发育细胞遗传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了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auratus)×鲢、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鲢和鲢×鲤、鲢×鲫、鲢×白鲫的正反交试验。在鲤×鲢、鲫×鲢和白鲫×鲢3个正交组中,胚胎发育基本正常,尽管孵出的鱼苗绝大多数生命力弱,但孵化率都在50%左右;而在鲢×鲤、鲢×鲫和鲢×白鲫3个反交组中,胚胎发育均为畸形,不能孵化出苗。 胚胎发育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鲤×鲢、鲫×鲢和白鲫×鲢的杂种胚胎几乎都是整倍体,而鲢×鲤、鲢×鲫×鲢×白鲫的杂种胚胎基本上是非整倍体,染色体数变化较大。这些正反交杂种胚胎发育的显著差异可能与其亲本物种间的基因组大小有关。文中还分析讨论了这些正反交差异与天然多倍体物种以及胚胎发育速度的相关性,认为天然多倍体物种可能具有一些不同于普通二倍体物种协调外源基因组的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7+202 +2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鲤和草鱼杂交中雄核发育子代的研究 [J].
李传武 ;
吴维新 ;
徐大义 ;
刘纯善 ;
刘国安 .
水产学报, 1990, (02) :153-156
[2]   草鱼和鲤杂交的细胞学研究——鱼类远缘杂交核质不同步现象 [J].
叶玉珍 ;
吴清江 ;
陈荣德 .
水生生物学报, 1989, (03) :234-239+299
[3]   鲤和草鱼杂交四倍体及其回交三倍体草鱼杂种的研究 [J].
吴维新 ;
李传武 ;
刘国安 ;
徐大义 ;
刘纯善 ;
谢锦云 ;
单茶秀 .
水生生物学报, 1988, (04) :355-363+393
[4]   三倍体草鲂杂种及其双亲的红细胞(核)大小和DNA含量 [J].
刘思阳 ;
李素文 .
遗传学报, 1987, (02) :142-148
[5]   鱼类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J].
王祖熊 ;
张锦霞 ;
靳光琴 .
水生生物学报, 1986, (02) :171-179
[6]   中国鲤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Ⅵ.50亚科3种四倍体鱼和鲤亚科1种四倍体鱼的核型 [J].
桂建芳 ;
李渝成 ;
李康 ;
洪云汉 ;
周暾 .
遗传学报, 1985, (04) :302-308+331
[7]   多倍体鱼类的开发和利用 [J].
桂建芳 .
水库渔业, 1985, (03) :53-56
[8]   鲫鱼的人工和天然雌核发育 [J].
蒋一珪 ;
俞豪祥 ;
陈本德 ;
梁绍昌 ;
杨德龙 ;
林绥恩 .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2, (04) :471-477+479
[9]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 between Carassius carassius ? and Gnathopogon elongatus elongatus ♂[J] . Midoriko Kasama,Hiromu Kobayasi.Japanese Journal of Ichthyology . 199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