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稻丰产科技工程主推技术模式及应用效果

被引:6
作者
喻春莲 [1 ]
任光俊 [1 ]
池忠志 [1 ]
郑家国 [1 ]
杨文钰 [2 ]
刘代银 [3 ]
陶诗顺 [4 ]
任万军 [2 ]
机构
[1] 不详
[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3] 不详
[4] 四川农业大学
[5] 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6] 西南科技大学
[7] 不详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水稻栽培; 技术模式;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10.03.020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四川水稻生产突出问题,通过品种优化和综合技术配套集成,分区构建了"四川盆地麦(油)茬杂交中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盆地丘陵杂交中稻抗逆稳产栽培技术模式"、"两熟制稻田水稻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模式"三大主推技术模式,在项目区应用效果显著。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产量11 733.6 kg/hm2,连续3年超过11 550 kg/hm2的目标产量,并创造了12 802.65 kg/hm2的成都平原高产纪录。2004~2008年,项目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累计新增稻谷223 840万kg,新增产值35.61亿元,节支13.83亿元,新增效益49.44亿元。
引用
收藏
页码:636 / 6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西南主要籼稻区水稻生产现状及进一步高产的对策 [J].
徐富贤 ;
熊洪 ;
郑家国 ;
张洪松 ;
刘代银 ;
袁德胜 ;
易勇 ;
熊以堂 ;
陈松柏 .
中国稻米, 2008, (05) :73-75
[2]   湖北省水稻丰产栽培集成模式技术经济分析 [J].
丁子福 ;
曹凑贵 ;
雷中文 ;
张似松 .
湖北农业科学, 2006, (06) :711-714
[3]   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初报 [J].
青先国 ;
王学华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22-25
[4]   “江西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实施效果分析 [J].
石庆华 ;
潘晓华 ;
黄英金 ;
张美良 ;
李保同 ;
陈小荣 ;
李木英 ;
曾勇军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3) :37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