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水稻土磷素动态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12
作者
李学平
石孝均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紫色土; 水稻田; 磷素; 动态特征; 环境影响;
D O I
10.13227/j.hjkx.2008.02.024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单排单灌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化学磷肥和有机肥对水稻生长期稻田径流水和田面水中磷素动态变化的影响,并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田面水磷含量升高,施肥24 h后各处理田面水磷素含量最高,总磷(TP)含量在0.928~3.824 mg/L之间;前30 d田面水磷含量波动大,TP平均含量在0.259~1.433 mg/L之间,超过水体富营养化的临界值,在此期间应避免排水和中耕等田间管理;40 d之后田面水磷含量缓慢下降,60 d后趋于稳定,且含量较低.径流水各形态磷的含量和流失负荷随着降雨强度和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径流水中溶解磷(DP)占TP的50%以上,稻田土壤磷素淋失以DP为主,磷素流失负荷在0.358~2.579 kg/hm2之间.稻田磷素流失也受施肥方式的影响,施用牛粪比施用秸秆更容易导致磷素的流失,施用牛粪处理磷素流失负荷比施用秸秆处理高40%,化学磷肥与秸秆配施稻田磷素流失负荷和表观流失率显著降低,秸秆与磷肥配合施用是减少稻田磷素流失的较好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434 / 243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黄壤旱地-水系统中磷释放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刘方 ;
罗海波 ;
舒英格 ;
刘元生 ;
何腾兵 ;
龙健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1) :118-124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磷输出及其季节性分布特征 [J].
高超 ;
朱继业 ;
朱建国 ;
宝川靖和 ;
王登峰 ;
周娟娟 ;
高翔 ;
窦贻俭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11) :115-121
[3]   论“稻田圈”在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中的功能 Ⅰ.稻田土壤磷素径流迁移流失的特征 [J].
曹志洪 ;
林先贵 ;
杨林章 ;
胡正义 ;
董元华 ;
尹睿 .
土壤学报, 2005, (05) :97-102
[4]   水稻田面水中氮磷素的动态特征研究 [J].
金洁 ;
杨京平 ;
施洪鑫 ;
陈俊 ;
郑洪福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2) :357-361
[5]   天然降雨条件下水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J].
梁新强 ;
田光明 ;
李华 ;
陈英旭 ;
朱松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1) :59-63
[6]   施磷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径流磷组成的影响 [J].
盛海君 ;
夏小燕 ;
杨丽琴 ;
赵海涛 ;
栾书荣 ;
封克 .
生态学报, 2004, (12) :2837-2840
[7]   自然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区磷素的非点源输出规律 [J].
李庆召 ;
王定勇 ;
朱波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6) :1050-1052
[8]   太湖地区水稻土磷素径流流失及其Olsen磷的“突变点” [J].
张焕朝 ;
张红爱 ;
曹志洪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6-10
[9]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 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Kolbe H..中国农业科学. 2004(07)
[10]   暴雨的判定方法和评价指标 [J].
范兴科 ;
吴普特 ;
冯浩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3, (03) :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