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灌土壤中多环芳烃自净的微生物效应

被引:13
作者
刘期松
杨桂芬
张春桂
许华夏
姜晴楠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污灌土壤; 污灌区; 污染区; 多环芳烃; PAH; 自净; 微生物生态; 放线菌;
D O I
10.13671/j.hjkxxb.1984.02.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污灌区各个季节表土和底土中多环芳烃(PAH)含量和微生物生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PAH总量是表土高于底土,灌水期(7月)高于翻耕前和停灌后。经鉴定的9种PAH以苯并(a)芘、苯并(e)芘和1,2一苯丙蒽含量最低,联苯、萤蒽、芘、苊、菲、蒽较高。其迁移规律是随石油废水中油的输入而吸附于电厂粉煤灰和土壤表层,大量累积于灌渠渠首和附近田块中。污灌区的微生物生态特征是以细菌为主,真菌和放线菌较少。细菌的活性(活细胞数)是表土高于底土,灌水期7月高于4月和9月。细菌的优势种群为芽胞杆菌和假单胞杆菌等。PAH因土壤中的理化和生物因子的作用而消减,并未随灌溉的时间而变化。为了防止PAH累积于农田,在渠首设立吸附过滤沉降池。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9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真菌产黄青霉(Pcnioillium Chrysogonum)对致癌物质苯并(a)芘[B(a)P]的氧化
    刘期松
    张春桂
    杨桂芬
    姜晴楠
    许立新
    鲍子平
    [J]. 环境科学学报, 1983, (01) : 36 - 43
  • [2] 采用多级系统研究石油废水在灌溉系统和水系中的动向和残留物
    刘期松
    杨桂芬
    张春桂
    齐恩山
    姜晴楠
    许立新
    [J]. 环境科学学报, 1982, (03) : 199 - 206
  • [3] 石油污水灌区的微生物生态及其降解石油的研究
    刘期松
    齐恩山
    张春桂
    杨桂芬
    许立新
    姜晴楠
    [J]. 环境科学, 1981, (03) :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