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保护、有效保护与产业竞争力培植——对中国关税的公共政策效应分析

被引:8
作者
王元颖 [1 ]
盛卓禾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 杭州海关现场业务处
关键词
关税; 有效保护; 动态比较优势; 产业竞争力;
D O I
10.16235/j.cnki.33-1005/c.2006.06.026
中图分类号
F752.5 [海关及关税];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本文在对关税保护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1992-2004的关税保护和产业动态比较优势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关税保护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逆阶梯型的有效保护结构和名义保护与实际保护的较大偏差;同时,旨在降低名义关税、提高有效保护程度的关税改革还不能与我国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培植相匹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关税的有效保护结构,促进动态比较优势和产业竞争力培植的相关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7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国内市场分割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扩张 [J].
朱希伟 ;
金祥荣 ;
罗德明 .
经济研究, 2005, (12) :68-76
[2]   关税保护与经济绩效——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敏感度实证分析 [J].
王元颖 ;
金祥荣 .
统计研究, 2004, (10) :36-40
[3]   关税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文献述评 [J].
王元颖 .
世界经济文汇, 2004, (05) :71-81
[4]   论适度保护关税税率 [J].
陈飞翔 ;
董皓 ;
王艳 .
财贸经济, 2003, (06) :56-60+97
[5]   产业竞争力的测评方法:指标与模型 [J].
黄祖辉 ;
张昱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4) :147-153
[6]   动态比较优势经验研究 [J].
陈智远 .
世界经济文汇, 2002, (01) :64-72
[7]   对中国历次关税调整及其有效保护结构的实证研究 [J].
金祥荣 ;
林承亮 .
世界经济, 1999, (08) :28-34
[8]   对我国支柱行业产业的政策的经济分析:以汽车工业为例 [J].
盛斌 .
南开经济研究, 1998, (05) :3-9
[9]   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实证分析 [J].
张曙光 ;
张燕生 ;
万中心 .
经济研究, 1997, (02) :12-22
[10]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盛斌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