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探区油气形成过程的古地温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9
作者
徐学纯
邹海峰
高福红
杨永昌
孙晓明
肖敦清
伍战国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大港油田地质与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大港油田地质与勘探开发研究院 吉林长春
[4] 吉林长春
[5] 天津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古地温; 大港探区;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3.04.012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大港探区包括黄骅凹陷及其周缘地区。依据流体包裹体测温学研究,本区的油气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三期古地温变化,并与油气运移和成藏期次相一致。各区古地温变化略有差异,主要是由于热液活动、岩浆侵位和断裂构造所造成。第一期古地温变化在区域上表现为北高南低和东高西低的特点;第二期则表现为西高东低和北高南低的特点;第三期古地温变化不明显,趋于平缓。总的古地温变化随时间演化呈现出由强到弱,逐渐趋于平缓的态势。表现出古高今低,晚期具有继承早期而发育的特点。古地温变化与大地构造环境具有密切关系和成因联系,是控制油气运移和成藏的重要动力学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57 / 4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李明诚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2]  
流体包裹体地质学.[M].张文淮;陈紫英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
[3]  
包体矿物学.[M].何知礼编著;.地质出版社.1982,
[4]   黄骅凹陷中区和南区古地温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J].
邹海峰 ;
徐学纯 ;
高福红 ;
刘立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02) :173-177
[5]   大港探区古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徐学纯 ;
邹海峰 ;
刘立 ;
杨永昌 ;
孙晓明 .
地学前缘, 2001, (04) :363-371
[6]   有机包裹体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J].
陈建平 ;
查明 ;
周瑶琪 .
地质科技情报, 2000, (01) :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