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生代柴达木北缘的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

被引:50
作者
高先志
陈发景
马达德
汪立群
刘震
机构
[1] 石油大学教育部油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
[3] 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4] 石油大学教育部油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
[5] 北京
[6] 甘肃敦煌
关键词
盆地类型; 构造演化; 大陆内弱伸展断-坳陷; 挤压挠曲盆地; 中新生代; 柴达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柴北缘是侏罗系主要分布地区。中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是在一个古老的稳定地块基础上形成发展的,根据中新生代西北地区周缘板块活动和构造演化特点,提出柴北缘中新生代经历了两个由伸展到挤压的构造运动旋回:从早中侏罗世到晚侏罗世是第一个旋回;从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第三纪和第四纪为第二个旋回。早中侏罗世是一种稳定大陆内弱伸展坳陷盆地,不具有典型的裂陷盆地特征。从渐新世开始,柴达木盆地才进入强烈挤压的山间盆地阶段,并决定了柴北缘现今的构造格局。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影响着柴北缘油气的生成和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J].
高先志 ;
陈发景 .
地球科学, 2002, (06) :757-762
[2]   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力争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 [J].
翟光明 ;
徐凤银 .
石油学报, 1997, (02) :4-10
[3]   用古地磁资料探讨柴达木地块构造演化 [J].
吴汉宁 ;
刘池阳 ;
张小会 ;
任战利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1) :9-14
[4]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探讨 [J].
狄恒恕 ;
王松贵 .
地球科学, 1991, (05) :533-539
[5]   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J].
王金荣 .
兰州大学学报, 1988, (S1) :64-69
[6]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区的划分 [J].
宋建国 ;
廖健 .
石油学报, 1982, (S1) :14-23
[7]  
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M]. 科学出版社 , 张义佑 著, 1986
[8]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
[9]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含油气系统与评价. 杨福忠,等. 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内部报告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