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页岩流化燃烧过程中表面特性的变化

被引:5
作者
孙佰仲 [1 ]
周明正 [2 ]
刘洪鹏 [2 ]
王擎 [2 ]
关晓辉 [2 ]
李少华 [2 ]
机构
[1] 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油页岩; 流化燃烧; 表面结构; 分形; 维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K227.1 [燃烧与调整];
学科分类号
080703 ;
摘要
在自行设计搭建的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油页岩的燃烧试验,从不同床温中获得各燃烧时间下的油页岩焦样,通过Gemini 2380快速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焦样吸附等温线,采用BET法计算样品的比表面积,由BJH法计算孔分布,FHH模型计算表面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焦样具有较连续完整的孔系统;油页岩焦样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具有相似的特点,在3nm附近有极值;随着燃烧时间的增加,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先迅速增加再逐渐降低,但相对于比表面积,孔体积变化曲线的波峰有一定的延迟;不同温度焦样的比表面积相差很大,750℃的最大值是850℃时的1.5倍左右;燃烧前期,焦样分形维数迅速增加,而后略有减小,燃烧后期几乎不再变化;燃烧过程中焦样分形维数明显大于油页岩原样.
引用
收藏
页码:250 / 2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多孔脱硫剂孔结构的特性 [J].
赵敬德 ;
刘妮 .
动力工程, 2007, (01) :122-125
[2]   煤的吸附特征及煤中孔隙的分布规律 [J].
张占存 .
煤矿安全, 2006, (09) :1-3
[3]   油页岩及其半焦混合燃料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J].
孙佰仲 ;
王擎 ;
李少华 ;
吴吓华 ;
孙键 ;
孙保民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20) :108-112
[4]   快速热解褐煤焦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 [J].
刘辉 ;
吴少华 ;
孙锐 ;
徐睿 ;
邱朋华 ;
李可夫 ;
秦裕琨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12) :86-90
[5]   油页岩的综合利用 [J].
何永光 ;
宋岩 .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05, (01) :53-56
[6]  
煤的结构与反应性.[M].谢克昌著;.科学出版社.2002,
[7]  
吸附与凝聚.[M].严继民等著;.科学出版社.1986,
[8]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fractal surfaces.[J].Hao Qi;Jian Ma;Po-zen Wong.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