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油源与成藏机理

被引:26
作者
苏爱国
朱扬明
梁狄刚
韩德馨
张水昌
王延斌
黄海平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3]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
[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原油性质与组成; 油源对比; 蒸发分馏作用; 煤成烃; 成藏机理; 柴达木盆地;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3.04.01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不同油气藏间原油性质特征变化明显,油层在纵向井段上分布范围逾3000余m。通过地球化学实验并结合构造等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区各种深、浅层油气藏中的原油具有煤成烃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并且为同一来源,油源为临近地区较深部位中侏罗统煤系地层;该区深、浅层原油物性间的差异也反映在地球化学指标上,其成因或成藏机理是:深部早期油藏在断裂等地质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蒸发分馏作用,其分馏出的产物在浅部再次聚集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393 / 3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煤与煤系页岩生油的分子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判识 [J].
孙永革 ;
王志勇 ;
盛国英 ;
彭平安 ;
张世焕 ;
傅家谟 ;
王武和 ;
袁明生 .
科学通报, 2001, (11) :952-955
[2]   相控和气洗分馏作用对油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J].
苏爱国 ;
张水昌 ;
向龙斌 ;
王小强 .
地球化学, 2000, (06) :549-555
[3]  
生物标记化合物指南[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美)K.E彼得斯(K.E.Peters), 1995
[4]  
煤成烃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傅家谟等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