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被引:42
作者
罗珠珠 [1 ]
黄高宝 [2 ]
张仁陟 [1 ]
蔡立群 [1 ]
李玲玲 [2 ]
谢军红 [2 ]
Guangdi Li [3 ]
机构
[1] 不详
[2]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不详
[4]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5] NSW Department of Primary Industries
关键词
传统耕作; 保护性耕作; 免耕; 秸秆还田; 土壤肥力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传统耕作措施和5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豌豆-小麦(P→W)和小麦-豌豆(W→P)轮作序列的耕层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T)处理相比,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处理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11.61%~12.21%和12.13%~16.99%,全氮提高7.29%~8.42%和11.58%~12.95%,全磷提高10.35%~14.63%和13.79%~18.29%,全钾提高7.32%~7.51%和8.78%~9.15%,速效磷提高11.10%~12.41%和16.29%~20.99%,速效钾提高25.11%~43.26%和31.62%~44.22%,pH降低0.11~0.17个单位和0.09~0.16个单位。进一步利用加乘法则和加权综合法两种模型评价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土壤肥力质量指数排序为NTS处理>TS处理>NTP处理>NT处理>T处理>TP处理(P→W轮作序列)和NTS处理>TS处理>NT处理>NTP处理>TP处理>T处理(W→P轮作序列)。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作系统中,实施免耕结合秸秆覆盖,对促进和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土壤肥力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58 / 4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长期保护性耕种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张国盛
    K Y Chan
    G D Li
    D P Heenan
    [J]. 生态学报, 2008, (06) : 2722 - 2728
  • [2] 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保护耕作土壤碳素转化及增产机理
    张洁
    姚宇卿
    吕军杰
    金轲
    王聪慧
    王育红
    李俊红
    丁志强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8, (02) : 297 - 301
  • [3] 不同覆盖和播种方式对渭北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刘金海
    党占平
    曹卫贤
    于爱萍
    [J].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04) : 91 - 94
  • [4] 14C示踪技术在土壤有机质周转研究中的应用
    李玲
    肖和艾
    黄道友
    吴金水
    [J]. 生态学杂志, 2005, (06) : 685 - 690
  • [5] 免耕套种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刘世平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阮慧芳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2) : 393 - 396
  • [6] 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直播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冯跃华
    邹应斌
    王淑红
    敖和军
    [J]. 作物研究, 2004, (03) : 137 - 140
  • [7] 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张海林
    秦耀东
    朱文珊
    [J]. 土壤, 2003, (02) : 140 - 144
  • [8] 土壤有机质对农田管理措施的动态响应
    杨景成
    韩兴国
    黄建辉
    潘庆民
    [J]. 生态学报, 2003, (04) : 787 - 796
  • [9]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李贵桐
    赵紫娟
    黄元仿
    李保国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2) : 162 - 167
  • [10] 长期免耕稻田的土壤微生物与肥力关系研究
    肖剑英
    张磊
    谢德体
    魏朝富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1) : 82 -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