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丸者,缓也”

被引:21
作者
李学林
刘瑞新
机构
[1]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关键词
丸剂; 剂型理论; “丸者,缓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8 [中药药事组织];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为丸剂的正确研发和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提出对"丸者,缓也"的理解,对有关文献和课题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1)"丸者,缓也"既是对传统丸剂剂型特点的描述,也是对丸剂使用方法的要求;(2)它是相对而言的;(3)不同类型的丸剂亦有"缓"与"速"的区别;(4)其成因不仅有剂型因素,更有剂量因素;(5)它已不适用于某些新型丸剂。结论:"丸者,缓也"的内涵十分丰富,我们应该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它,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中药剂型理论,使中药丸剂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引用
收藏
页码:1917 / 191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药剂型选择及制剂等效性研究概况 [J].
刘瑞新 .
中医杂志, 2007, (01) :83-85
[2]   中药滴丸剂的研究进展 [J].
周雅琴 ;
陈燕军 ;
冯青然 .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02) :101-105
[3]   影响中药功效及作用方向选择性之相关因素探析 [J].
常惟智 .
中医药学报, 2005, (02) :12-13
[4]   中药丸剂现代研究概况 [J].
孙秀梅 ;
王英姿 ;
张兆旺 ;
陈志忠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 (02) :149-154
[5]   中成药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J].
陆高翔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 (05) :831-832
[6]   中药剂型发展概要 [J].
朱爱兰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0, (05) :48-50
[7]   简论中成药的剂量问题 [J].
李学林 ;
陈天朝 ;
孙广科 ;
不详 .
中国中药杂志 , 1999, (09) :59-60
[8]   中药丸剂的起源和發展(一) [J].
冉小峰 .
中药通报, 1959, (01) :24-28
[9]  
仲景丸剂运用初探[J]. 辛桂英.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 2007 (02)
[10]  
中药药剂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张兆旺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