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诱导耐维甲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及其机制

被引:11
作者
梁勇
宋文秀
王珺
井丽萍
瞿文
付蓉
吴咸中
机构
[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丹参酮; 维甲酸; 细胞分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3.71 [急性白血病];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 TanⅡA)对耐维甲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诱导分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以0 5mg/LTanⅡA处理APL细胞株NB4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将耐维甲酸的APL细胞株MR 2细胞与1 0mg/LTanⅡA在体外共同培养4d,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形态变化,并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四氮唑蓝(NBT)还原能力,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增殖周期、c myc、bcl 2、p53、c fos、CD33及CD11b表达。结果 1 0mg/LTanⅡA能明显抑制MR 2细胞生长(P<0 01),生长抑制率为73 5%, 0 5mg/LTanⅡA能抑制NB4细胞生长(P<0 01),抑制率为67 7%,TanⅡA对两者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经TanⅡA处理后,MR 2、NB4细胞形态趋于成熟粒细胞,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核浆比例缩小,染色质变粗糙,核仁消失,细胞质内嗜苯胺蓝颗粒消失,核形态不规则,可见晚幼粒细胞,且TanⅡA处理NB4细胞后可见杆状核粒细胞。NBT还原实验显示,TanⅡA处理MR 2、NB4组阳性率分别为( 95 30±0 76 )%、(93 20±1 04)%,而相应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 50±1 32)%、( 2 80±0 29 )%,处理组高于对照组(P<0 01)。FCM分析发现,TanⅡA处理MR 2、NB4细胞后CD33表达下降,CD11b表达升高;处理后的细胞G0 /G1 期比例增高,S期细胞降低,细胞增殖指数下降(P<0
引用
收藏
页码:366 / 36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B淋巴细胞数量及凋亡相关蛋白水平 [J].
付蓉 ;
邵宗鸿 ;
和虹 ;
刘鸿 ;
贾海蓉 ;
孙娟 ;
赵明峰 ;
何广胜 ;
施均 ;
白洁 ;
储榆林 ;
杨天楹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2, (05) :11-13
[2]   丹参酮ⅡA诱导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J].
梁勇 ;
羊裔明 ;
袁淑兰 ;
孟文彤 ;
刘霆 ;
贾永前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0, (01) :22-25
[3]   活血化淤药丹参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J].
张玉五 ;
高亚菲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02) :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