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式细胞术三色分析循环活化血小板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30
作者
王建中
曹凌
贺茂林
袁家颖
机构
[1]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活化; 纤维蛋白原受体; P-选择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 (FCM)三色分析血液中循环活化血小板 (CA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纤维蛋白原受体 (FIB R)、P 选择素 (CD6 2P)作为分子标志物 ,FCM三色免疫荧光分析CAP。结果 正常人静止血小板膜表面FIB R和CD6 2P表达极低 (阳性百分率的中位数分别为 1.4%和 0 .7% )。 0 .1μmol/LADP可使血小板明显活化 ,10 μmol/LADP使活化血小板膜表面FIB R和CD6 2P表达至峰值 ,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87.8%和 81.3%。合成肽 (RGDS)可抑制抗FIB R的单克隆抗体与ADP活化血小板结合。 112例有血栓形成倾向疾病和 12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中表达FIB R的CAP数量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但表达CD6 2P的CAP数量增高不明显 (P >0 .0 5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CAP的FIB R表达呈连续下降趋势 (P <0 .0 5 ) ,而且CAP的FIB R表达量与患者的ESS(欧洲脑卒中评分 )呈负相关。结论 FIB R可作为CAP检测的灵敏、特异的分子标志物 ,流式细胞术三色分析CAP能准确地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水平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研究、预后判断、疗效监测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血小板 [J].
王建中,孙芾,王淑娟,杨振华,袁家颖 .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4, (04) :23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