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果实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初报

被引:18
作者
慈志娟
陈学森
张立杰
梁青
张春雨
刘晓丽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果树生物学实验室
关键词
杏; 酶促褐变; 酚类物质组分; 多酚氧化酶活性;
D O I
10.14083/j.issn.1001-4942.2006.06.006
中图分类号
S662.2 [杏];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摘要
以完熟期的凯特、山农凯新2号、红玉为试材,对杏果实中与酶促褐变有关的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及酚类物质组分等多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品种不同,影响杏果实酶促褐变的主要因素不同。红玉的褐变程度最高,主要是因为其PPO活性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并且其褐变度与酚类物质含量及PPO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38、0.9944);山农凯新2号总酚含量最低,且除阿魏酸外,各酚类物质组分的含量也都最低,这些因素导致其褐变程度最低。(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酚类物质组分进行检测,发现表儿茶素、绿原酸、儿茶素是完熟期杏果实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并且表儿茶素是三个品种中测得的含量最高的酚类物质组分。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19+25 +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杏杂种一代群体部分性状遗传趋势研究 [J].
陈学森 ;
吴燕 ;
陈晓流 ;
孙永华 ;
何天明 ;
冯建荣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9) :1863-1868
[2]   胚培杏新品种‘山农凯新2号’ [J].
陈学森 ;
束怀瑞 ;
李宪利 ;
高东升 ;
张艳敏 ;
沈向 ;
陈晓流 ;
何天明 .
园艺学报, 2005, (02) :368-382
[3]   胚培杏新品种——山农凯新1号 [J].
陈学森 ;
束怀瑞 ;
李宪利 ;
高东升 ;
张艳敏 ;
沈向 ;
陈晓流 ;
何天明 .
园艺学报, 2005, (01) :176-189
[4]   苹果果实酶促褐变底物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J].
乜兰春 ;
孙建设 ;
辛蓓 ;
吕新琼 .
园艺学报, 2004, (04) :502-504
[5]   花盖王梨果实抗褐变机理研究 [J].
高兆银 ;
郭修武 ;
刘凤君 .
果树学报, 2004, (02) :145-148
[6]   果蔬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相关性研究 [J].
田迪英 ;
杨荣华 ;
不详 .
化学世界 , 2004, (02) :70-73+112
[7]   胚培早熟杏新品种——红丰 [J].
陈学森 ;
高东升 ;
李宪利 ;
张艳敏 ;
张连忠 .
园艺学报, 2001, (06) :575-582
[8]   胚培早熟杏新品种——新世纪 [J].
陈学森 ;
高东升 ;
李宪利 ;
张艳敏 ;
张连忠 .
园艺学报, 2001, (05) :475-486
[9]   南果梨采收前与褐变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J].
周亚凤 ;
马岩松 ;
张平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4) :263-265
[10]   苹果梨和鸭梨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 [J].
程建军 ;
王震新 ;
于静海 ;
滕健敏 .
食品科学, 2000, (02)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