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赋存状态油裂解条件及油裂解型气源灶的正演和反演研究

被引:20
作者
赵文智
王兆云
王红军
汪泽成
张水昌
王震
张庆春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不同赋存状态油; 裂解条件; 油裂解型气源灶; 正演; 反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油裂解型气源灶是一种特殊的气源灶,是优质生烃母质在成气过程中派生出的。烃源岩生成的油主要有3种赋存形式:源内分散状液态烃、源外分散状液态烃和源外富集型液态烃。3种赋存状态液态烃的数量及分配比例受内因和外因多种因素控制,就排油率而言,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67%、0.62%和10.6%的泥岩、灰岩和油页岩,最大排油率分别为45%、55%和80%。原油与不同介质配样的生气动力学实验表明,不同介质条件下甲烷的生成活化能分布有差异,碳酸盐岩对油裂解条件影响最大,可大大降低其活化能,导致原油裂解热学条件降低,体现为油裂解温度的降低;泥岩次之,砂岩影响最小。碳酸盐岩、泥岩和砂岩对油的催化裂解作用依次减弱,不同介质条件下主生气期对应的Ro值:纯原油1.5%~3.8%;碳酸盐岩中的分散原油1.2%~3.2%;泥岩中的分散原油1.3%~3.4%;砂岩中的分散原油1.4%~3.6%。油裂解型气源灶是一种中间体,可以直观看到的是原生气源灶和由此形成的气藏,而对油裂解型气源灶的赋存形式、分布范围、成气数量和储量规模等问题,只能通过正演和反演的研究去确定且相互映证。正演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为例,原始生油量2232.24×108t,剩余油量806.21×108t,油裂解气量106.95×1012m3。反演研究以川东北飞仙关组白云岩中油裂解气为例,圈定的古油藏面积约735km2,古油藏原油数量45×108t,油裂解气量及油裂解气资源量分别为2.72×1012m3和1.36×1012m3。
引用
收藏
页码:952 / 96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M].贾承造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  
中国天然气地质学.[M].戴金星;裴锡古;戚厚发 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3]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沥青与古油藏研究 [J].
谢增业 ;
田世澄 ;
魏国齐 ;
李剑 ;
张林 ;
杨威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3) :283-288
[4]   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张水昌 ;
王红军 ;
赵长毅 ;
胡国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1-7
[5]   塔里木盆地塔东2油藏形成历史——原油稳定性与裂解作用实例研究 [J].
张水昌 ;
王招明 ;
王飞宇 ;
梁狄刚 ;
肖中尧 ;
黄海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6) :25-31
[6]   油藏演化的两个极端过程 [J].
赵孟军 ;
张水昌 ;
刘丰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5) :21-23
[7]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与油气分布 [J].
张光亚 ;
王红军 ;
李洪辉 .
科学通报, 2002, (S1) :24-29
[8]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H2S成因研究 [J].
王一刚 ;
窦立荣 ;
文应初 ;
张静 ;
刘划一 .
地球化学, 2002, (06) :517-524
[9]   塔里木盆地满西寒武系—下奥陶统油气系统的确定及其在勘探上的应用 [J].
张光亚 ;
王红军 ;
宋建国 ;
包建平 .
中国石油勘探, 2002, (04) :18-24+5
[10]   天然气地学研究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储量的大幅度增长 [J].
戴金星 ;
夏新宇 ;
洪峰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5) :357-36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