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流体运动系统与金质来源和富集机制讨论

被引:16
作者
邓军
孙忠实
杨立强
陈学明
肖荣阁
杜子图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2] 长春科技大学!吉林长春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流体运动; 金质来源; 富集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吉林和山东地区大型、超大型金矿为例 ,从运动学和动力学角度 ,系统研究其成矿作用的起点 (岩石—岩浆—流体间的物理化学作用 )和终点 (矿富集于断裂复合处或交汇部位 ) ,以及成矿流体在运动中的渗透、振荡、气—液态交替、流速的突变及多层次循环流体的萃取、沟通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 ,巨量金质来源和富集的关键取决于各层次流体循环系统间的沟通 ,地幔富 C-H-O流体循环系统、中—下部地壳富硅流体循环系统、浅—表部 (主体位于浅部地壳和主体位于海底 )富硫流体循环系统3个层次的流体相互沟通、混合 ,导致流体循环持续时间增长 ,萃取围岩有用元素增多 ,成矿元素丰度升高 ,并最终形成金矿集中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论剪切带构造成矿系统 [J].
邓军 ;
翟裕生 ;
杨立强 ;
方云 ;
阎卫东 .
现代地质, 1998, (04) :38-45
[2]   矿床地质研究的一些进展与问题 [J].
李上森 ;
于华 ;
不详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 1998, (02) :1-12
[3]   吉林夹皮沟金矿稳定同位素地质及找矿方向 [J].
孙忠实 ;
冯本智 ;
青晓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8, (02) :23-28
[4]   地幔热柱的多级演化及其成矿作用——以冀北地区为例 [J].
牛树银 ;
李红阳 ;
孙爱群 ;
罗殿文 ;
叶东虎 ;
王金锁 .
矿床地质, 1996, (04) :11-20
[5]   从闪长质岩石包体角度探讨太行山──燕山造山带壳幔成矿作用 [J].
刘凤山,石准立 .
矿床地质, 1995, (03) :206-215
[6]   剪切带型金矿床中含金石英脉的一种可能成生机制 [J].
邵世才,何绍勋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4, (02) :155-162
[7]   下地壳深成地质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叶发广 .
国外前寒武纪地质, 1994, (01) :1-9
[8]   胶北地体金矿富集的构造环境 [J].
胡受奚 ;
赵乙英 ;
卢冰 ;
徐兵 .
地质找矿论丛, 1993, (01) :1-10
[9]   绿岩中金淋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刘玉山 ;
张桂兰 ;
田军 .
地质学报, 1992, (04) :362-370
[10]   某些矿物中次显微金及晶格金的研究 [J].
张振儒 ;
杨思学 ;
易闻 .
地质找矿论丛, 1987, (04) :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