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系演变——基于外部化—内部化的视角附视频

被引:4
作者
邹坦永 [1 ,2 ]
机构
[1] 河南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外部化; 内部化;
D O I
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16.11.036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2 ; 120202 ;
摘要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是动态演化的过程。交易成本与竞争力影响企业生产模式选择,而内部化和外部化程度影响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状态。市场竞争和利益诉求促使企业根据环境条件不断调整生产决策,力求充分利用外部化和内部化的正效应并试图规避负效应。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先后经历了外部化、内部化、泛内部化的过程。按照外部化和内部化程度,文章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演变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和对应的五种关系,并分析了两者关系演变的内在机理。推动制造业外部化进程,关键是要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外部化进程,关键是要进一步放开服务业市场,降低进入门槛,促进公平竞争;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关键是要促进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服务化;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关键是要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创新业务模式和新业态,实现与制造业企业的无缝对接,提升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服务业制造化的产业绩效分析 [J].
肖挺 ;
刘华 .
软科学, 2013, 27 (08) :15-19
[2]   制造企业的生产服务内、外部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徐雨森 ;
王全伟 ;
胡玉涛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03) :35-38
[3]   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研究 [J].
王玉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7, (03) :81-85
[4]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 [J].
顾乃华 ;
毕斗斗 ;
任旺兵 .
经济学家, 2006, (06) :35-41
[5]   跨国公司国际生产模式:内部化、外部化与趋势 [J].
杜晓君 .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08) :68-73
[6]  
产业组织变迁的演化研究[D]. 张燕.西北大学. 2006
[7]  
经济学原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杨小凯 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