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M模式在中国温带混交林和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的水热通量模拟性能评估

被引:11
作者
宋耀明 [1 ,2 ,3 ]
郭维栋 [2 ]
张耀存 [1 ]
机构
[1] 不详
[2]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RCE-TEA)
[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6] 不详
关键词
CoLM模式; 陆地生态系统; 水热通量; 性能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3 [大气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在长白山温带混交林观测站点和千烟洲亚热带人工针叶林观测站点的强化观测资料,考察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陆面过程模式(Common LandModel,CoLM)在这两种不同植被类型下垫面的模拟性能,特别是其对潜热通量的模拟。模拟结果与强化观测资料的对比表明,CoLM能较好地模拟出实验站点地表能量平衡的基本特征以及潜热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其中长白山站和千烟洲站潜热通量日平均的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4和0.692,均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总体而言,CoLM在长白山站的模拟效果更好一些,模式对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土壤—植被—大气间水热传输过程的处理可能是造成差别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967 / 9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作用 [J].
傅伯杰 ;
牛栋 ;
于贵瑞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1) :1-16
[2]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 [J].
黄耀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22-732
[3]   CoLM模式在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适用性研究 [J].
辛羽飞 ;
卞林根 ;
张雪红 .
高原气象, 2006, (04) :567-574
[4]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为生态系统评估提供科技支撑 [J].
孙鸿烈 .
资源科学, 2006, (04) :2-3
[5]   半干旱区农田和草地与大气间二氧化碳和水热通量的模拟研究 [J].
姜纪峰 ;
延晓冬 ;
黄耀 ;
郭维栋 ;
刘辉志 ;
王淑瑜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3) :413-424
[6]   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研究——GAME/Tibet与CAMP/Tibet研究进展 [J].
马耀明 ;
姚檀栋 ;
王介民 .
高原气象 , 2006, (02) :344-351
[7]   通用陆面模式CLM在东亚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验证试验 [J].
刘少锋 ;
林朝晖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3) :406-421
[8]  
亚洲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进展[J]. 于贵瑞,张雷明,孙晓敏,李正泉,伏玉玲.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9]  
中国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能量平衡闭合状况的评价[J]. 李正泉,于贵瑞,温学发,张雷明,任传友,伏玉玲.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
[10]  
中国亚热带和温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模式及环境响应特征[J]. 于贵瑞,温学发,李庆康,张雷明,任传友,刘允芬,关德新.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