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中部风成沙的组成与微形态特征

被引:14
作者
陈国祥 [1 ]
董治宝 [1 ,2 ,3 ]
崔徐甲 [1 ]
肖巍强 [1 ]
李露露 [1 ]
杨军怀 [1 ]
石唯康 [1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2]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微形态; 沉积物; 粒度; 地球化学元素; 毛乌素沙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3 [沙漠地貌学、干燥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分析了毛乌素沙地中部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沉积物粒度、元素和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沙和固定-半固定沙丘沙均以细沙和中沙为主,流动沙丘沙的分选性较好,而固定-半固定沙丘沙的分选性较差,沙丘在频繁强烈的风沙活动环境下跃移搬运,且搬运方式一定,搬运动力稳定。与上部陆壳平均化学组成(UCC)相比,常量元素SiO2和Na2O富集,其余均亏损,而微量元素中,Co富集明显。沙丘沙物质CIA值与上部陆壳平均值接近,表明沙丘经历了低等的化学风化。流动沙丘和固定-半固定沙丘颗粒磨圆度普遍较差,大多呈现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外形,真正圆状外形较少。风成环境的典型标志碟形撞击坑占比很大,推断毛乌素沙地中部气候相对干燥,机械作用占主导地位,化学风化作用甚微。
引用
收藏
页码:473 / 48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J].
崔徐甲 ;
孙虎 ;
董治宝 ;
李继彦 ;
郜学敏 ;
李超 .
中国沙漠, 2017, 37 (01) :17-25
[2]   毛乌素沙地现代沙丘沙的粒度特征及其意义 [J].
舒培仙 ;
牛东风 ;
李保生 ;
温小浩 ;
司月君 ;
郭亿华 ;
胡观冠 .
中国沙漠, 2016, 36 (01) :158-166
[3]   沙漠/黄土过渡带杨桥畔全新世地层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所揭示的古气候变化 [J].
吴利杰 ;
石建省 ;
郭娇 ;
王成敏 ;
毕志伟 ;
董秋瑶 ;
陈洪云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5, 34 (02) :323-329
[4]   毛乌素沙地西南缘灌丛沙丘沉积物的粒度和元素特征 [J].
刘海霞 ;
李晋昌 ;
苏志珠 ;
杜自强 ;
高婧 .
中国沙漠, 2015, 35 (01) :24-31
[5]   戈壁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及其沉积意义 [J].
罗万银 ;
董治宝 ;
钱广强 ;
冯益明 ;
逯军峰 ;
王蒙 ;
任小玢 ;
李继彦 .
中国沙漠, 2014, 34 (06) :1441-1453
[6]   海岸沙丘表面现代风成沙地球化学元素分异的典型研究——以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横向沙脊为例 [J].
龙黎 ;
董玉祥 ;
孙忠 .
沉积学报, 2012, 30 (04) :724-730
[7]   毛乌素沙地北缘泊江海子剖面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J].
隆浩 ;
王乃昂 ;
李育 ;
王晨华 .
中国沙漠, 2007, (02) :187-193
[8]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粒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李智佩 ;
岳乐平 ;
薛祥煦 ;
王岷 ;
杨利荣 ;
聂浩刚 ;
陈超 .
沉积学报, 2006, (02) :267-275
[9]   化学蚀变指数(CIA)及其在新元古代碎屑岩中的应用 [J].
冯连君 ;
储雪蕾 ;
张启锐 ;
张同钢 .
地学前缘, 2003, (04) :539-544
[10]   毛乌素沙地全新世地层粒度组成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J].
曹红霞 ;
张云翔 ;
岳乐平 ;
王煜 .
沉积学报, 2003, (03) :48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