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山天池景区飞龙涧崩塌及其防治

被引:8
作者
刘黎 [1 ,2 ]
陈宁生 [1 ,3 ,4 ]
罗德富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4] 四川省山区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崩塌; 防治措施; 天山天池; 新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1 [崩塌];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飞龙涧崩塌位于新疆天山天池景区内,发育在天池冰碛湖堤东侧,三工河左岸陡崖上,4个崩塌体组成的一大型浅层崩塌。崩塌平面形态呈不规则的马蹄形,面积0.105 km2。飞龙涧大型崩塌是地质因素、地貌因素、气象因素、水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激发因素——暴雨、有利的地质地形条件——基岩破碎、山高坡陡和地下水长期作用、河流冲刷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本区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提出了防崩减灾对策,具体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2+132 +1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12·3”大型崩塌灾害分析 [J].
吴彩燕 ;
乔建平 ;
王成华 ;
孔纪名 ;
陈泽富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6, (06) :100-102
[2]   峨眉山5·2崩塌灾害及防治措施 [J].
陈晓清 ;
崔鹏 ;
唐邦兴 ;
柳素清 .
灾害学, 2006, (03) :42-46
[3]   澜沧江乌弄龙电站坝前崩塌堆积体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J].
陈强 ;
聂德新 ;
李树武 .
山地学报, 2006, (01) :95-100
[4]   新疆天池成因探讨 [J].
郑本兴 .
干旱区地理, 1994, (01) :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