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主要杂粮优势区域布局研究

被引:29
作者
刘猛 [1 ]
李顺国 [1 ]
张新仕 [2 ]
郑彦平 [3 ]
孙世刚 [3 ]
陈霞 [3 ]
赵宇 [1 ]
机构
[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2]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杂粮; 优势区域; 密切值; 河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河北省是杂粮生产大省,其杂粮布局模糊、优势区域不明显、种植分散等突出问题,一直是制约河北省杂粮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生产聚集度分析,明确了河北省主要杂粮生产的区域,即48个县(市、区)为杂粮生产大县;采用比较效益模型(密切值法)分析河北省主要杂粮作物及区域比较效益,然后结合两者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河北省主要杂粮优势区域布局方案:(1)谷子在太行山区、燕山西部地区、黑龙港地区适时适地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抗旱高产品种、富硒保健品种、优质简化栽培品种等冀谷系列品种。(2)绿豆在太行山区、燕山山区、黑龙港地区、重点发展适合本地的优质高产、出口型绿豆品种;红小豆在太行山区、张承秦地区及迁安、迁西、黑龙港地区、山前平原地区重点发展适宜的优质高产、出沙率高、出口型品种。(3)甘薯在太行山区重点发展淀粉型品种、高产早熟品种。燕山丘陵区发展淀粉型品种、鲜食型品种、高产早熟品种。(4)高粱在太行山区、黑龙港地区发展饲用型和酿造高粱,滨海平原区重点发展酿造品种、饲用品种和能源品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密切值的河北五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J].
张江华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6 (03) :14-17
[2]   区域小杂粮生产优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J].
刘菊梅 ;
仝纪龙 ;
吴官胜 ;
朱振华 ;
袁九毅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 31 (03) :27-31
[3]   多种密切值法在水质评价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J].
吴健华 ;
李培月 .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 16 (05) :481-483
[4]   山西省优质小杂粮(谷子、荞麦、莜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年—2015年) [J].
魏亦文 ;
褚润根 ;
贺晔 .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 (09) :8-10
[5]   华北平原区域水资源特征与作物布局结构适应性研究 [J].
张光辉 ;
刘中培 ;
费宇红 ;
连英立 ;
严明疆 ;
王金哲 .
地球学报, 2010, 31 (01) :17-22
[6]   甜菜种植比较效益分析 [J].
卢秉福 ;
韩卫平 ;
祁勇 .
中国糖料, 2009, (03) :39-41
[7]   大力发展旱作农业 推进特色杂粮产业 [J].
任全军 ;
黄文胜 ;
刘玉贵 .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09, (06) :67-69
[8]   青海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的地区差异分析 [J].
王丽君 ;
滕海燕 .
甘肃农业, 2009, (05) :42+55-42
[9]   张家口市小杂粮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 [J].
李鑫娥 ;
任全军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73-75
[10]   西藏小杂粮豆作物生产现状与优势区域布局研究 [J].
强小林 .
西藏科技, 2008, (07)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