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发展探析

被引:14
作者
张惠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集约利用; 耦合协调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F301.3 [地产经营];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为明确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度,厘清了城镇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系统间耦合作用机制,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模型,以及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模型.通过将数据代入模型进行测算,对2008—2013年我国整体及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来说仍然较低;经济发展是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过程耦合协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超大型城市的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处于高水平阶段,其他城市目前更多地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磨合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部协调性的时空演变——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J].
范辉 ;
刘卫东 ;
吴泽斌 .
地理科学, 2014, 34 (06) :696-704
[2]   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测度——以安徽省为例 [J].
张乐勤 ;
陈素平 ;
陈保平 ;
张勇 .
城市问题, 2014, (02) :75-82
[3]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 [J].
刘浩 ;
张毅 ;
郑文升 .
地理研究, 2011, 30 (10) :1805-1817
[4]   中国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 [J].
郑华伟 ;
刘友兆 ;
王希睿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09) :1029-1034
[6]   沈阳市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 [J].
吴晓青 ;
胡远满 ;
贺红士 ;
布仁仓 ;
郗凤明 .
地理研究, 2009, 28 (05) :1264-1275
[7]   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 [J].
邵晓梅 ;
王静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1) :75-81
[8]   重庆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动态变异分析 [J].
聂尊贤 ;
周志跃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145-148+166
[9]   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J].
冷奕明 ;
张文秀 .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02) :214-218
[10]   大城市周边卫星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以黑龙江省阿城市为例 [J].
宋戈 ;
王兰霞 ;
方斌 ;
王杨 .
经济地理, 2005, (06) :887-8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