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生态系统研究的进展与展望——纪念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建站十周年

被引:6
作者
张宪洲
张谊光
石培礼
余成群
钟志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拉萨生态试验站; 高原生态学; 研究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该文概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建站 1 0a的定位观测和试验研究进展 ,通过对以高原农田为主的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和试验研究 ,在高原环境背景特征、能量传输和能量平衡、生态系统结构和生产力的形成、作物光合生理生态以及碳循环过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在作物和牧草品种引种筛选和模式建立、人工草地建设和利用、蔬菜栽培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为地方农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西藏玉米生物生产力及其光能利用率特征 [J].
成升魁 ;
张宪洲 ;
许毓英 ;
钟志明 .
资源科学, 2001, (05) :58-61
[2]   青藏高原东部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 [J].
刘允芬 ;
欧阳华 ;
曹广民 ;
罗辑 ;
张宪洲 ;
赵新全 ;
杨清伟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2) :152-160
[3]   西藏高原田间冬小麦的表观光合量子效率 [J].
刘允芬 ;
张宪洲 ;
周允华 ;
张谊光 ;
喻朝庆 .
生态学报, 2000, (01) :36-39
[4]   西藏高原田间冬小麦旗叶光合作用研究 [J].
刘允芬 ;
张宪洲 ;
张谊光 ;
周允华 .
植物生态学报, 1999, (06) :521-528
[5]   利用生产模拟对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原因的分析 [J].
张宪洲 ;
刘允芬 ;
张谊光 ;
周允华 .
自然资源学报, 1998, (04) :2-9
[6]   青藏高原冬小麦冠层几何结构、光截获及其对光合潜能的影响 [J].
林忠辉 ;
周允华 ;
王辉民 ;
张谊光 .
生态学报, 1998, (04) :3-5
[7]   西藏高原农田土壤CO2排放研究初报 [J].
刘允芬 .
自然资源学报, 1998, (02) :85-90
[8]   青藏高原4月~10月光合有效量子值的气候学计算 [J].
张宪洲 ;
张谊光 ;
周允华 .
地理学报, 1997, (04) :75-79
[9]   青藏高原冬小麦田辐射能量收支的初步研究 [J].
张宪洲 ;
王辉民 ;
张谊光 .
应用气象学报, 1997, (02) :109-114
[10]   青藏高原4—10月太阳总辐射的分光测量 [J].
张宪洲,王其冬,张谊光 .
气象学报, 1996, (05) :6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