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古近纪软沉积变形层中的环状层理及成因

被引:26
作者
袁静 [1 ]
陈鑫 [1 ]
田洪水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环状层理; 成因; 震积岩; 古近系; 济阳坳陷;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6.05.007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主要通过钻井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等手段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纪环状层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纪软沉积物变形层中的环状层理类型多样,形态复杂,计有光滑圆环状及蝌蚪状带“小尾巴”的环状层理、马尾丝或串珠状不规则环圈的环状层理、与阶梯状微断裂伴生的环状层理、链条状环状层理群、纺锤型环状层理群和中心为“飞石”环圈较光滑的环状层理等6种。综合分析认为震动塌落、震动拉伸变形、地震断裂面的摩擦作用、氧化还原反应和扩散作用是环状层理的主要成因,前三种成因的环状层理往往与其他震成构造伴生,可作为震积岩的良好标志。环状层理的其他成因还包括:地震波传播方式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涡旋的影响、“滚雪球”效应、间歇胶结作用以及生物成因等。研究环状层理必须综合考虑构造位置、应力条件、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围岩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66 / 6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震积作用和震积岩研究进展 [J].
袁静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144-149
[2]   济阳坳陷古近系震积岩特征 [J].
杨剑萍 ;
王辉 ;
陈世悦 ;
袁静 ;
鄢继华 ;
赵卫卫 .
沉积学报, 2004, (02) :281-287
[3]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纪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袁静 .
沉积学报, 2004, (01) :41-46
[4]   济阳坳陷早第三纪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陈世悦 ;
袁文芳 ;
鄢继华 .
地质科学, 2003, (03) :377-384+426
[5]   再论震积岩及震积不整合——以川西、滇西地区为例 [J].
梁定益 ;
聂泽同 ;
宋志敏 .
地球科学, 1994, (06) :845-850+893
[6]   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 [J].
乔秀夫 ;
宋天锐 ;
高林志 ;
彭阳 ;
李海兵 ;
高劢 ;
宋彪 ;
张巧大 .
地质学报, 1994, (01) :16-34+101
[7]  
地震勘探原理[M]. 石油大学出版社 , 陆基孟主编, 1993
[8]  
Deciphering the sedimentological imprint of paleoseismic events: an example from the Aptian Codó Formation, northern Brazil[J] . D.F Rossetti,A.M Góes.Sedimentary Geology . 2000 (1)
[9]  
Palaeoecology and sed im entology of the Achanarras fishbed of the M idd le O ld Red Sandstone.Soctland. Trew in N H. Transactions of theRoyal Society of Ed inburgh Science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