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互鉴”:全球视野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被引:18
作者
郇庆治
机构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全球视野;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包容互鉴;
D O I
10.16502/j.cnki.11-3404/d.2013.02.001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面对的一个理论性挑战,是如何理解与处理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目标指向与实践追求和日趋全球一体化的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努力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目标,不仅彰显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意识形态意蕴,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维度的理论自觉与政治追求。对于未来中国来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远非是一种具有客观确定性的结果。因为,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非是一种必然而然意义上的唯一性选择,也不是一种自然而然意义上的唯一性结果。但如果我们能够以上述两个方面的正确认识作为基础,那么我们就更有希望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个全球视野下的"包容互鉴"、"相互促动"的良性发展过程,并最终取得成功。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环境与公民权.[M].(英) 史密斯; (英) 庞萨帕; 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2]  
绿色国家.[M].(澳) 艾克斯利; 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3]  
当代西方绿色左翼政治理论.[M].郇庆治;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重建现代文明的根基.[M].郇庆治;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  
当代多重危机与包容性民主.[M].(希) 福托鲍洛斯; 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6]  
环境政治学.[M].郇庆治; 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7]  
生态社会主义.[M].(英)戴维·佩珀(DavidPepper)著;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