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温度微动态形成的水动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98
作者
鱼金子
车用太
刘五洲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北京
关键词
水温; 微动态; 水动力学; 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2 [地下水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井水温度微动态观测越来越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已成为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动态观测的主测项之一。观测结果表明,无论是水温的正常动态还是震前的异常动态的形成,用传统的热传导或热对流机制难以给出合理解释。因此笔者根据观测到的事实、异常特征与同震效应等提出了水动力学机制,即含水层变形→含水层内孔隙压力变化→井-含水层系统内水流变化→井水温度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首都圈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观测与研究.[M].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编;.地震出版社.1994,
[2]  
中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M].汪成民主编;.地震出版社.1990,
[3]  
水文地质学基础.[M].王大纯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80,
[4]   我国地震地下水温度动态观测与研究 [J].
车用太,鱼金子,刘春国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6, (04) :34-37
[5]   地震地下流体物理化学动态形成的基础理论问题 [J].
车用太,鱼金子,赵苹 .
国际地震动态, 1995, (12)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