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22
作者
于乐江 [1 ,2 ,3 ,4 ]
胡敦欣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厚度; 南海夏季风; 厄尔尼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 [海洋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应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RA-40)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 mospheric Research)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雪深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和ENSO对青藏高原降雪的影响.结果表明:(1)ECMWF的雪深资料是可信的,可以用来研究青藏高原雪深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2)青藏高原的积雪异常影响到500 hPa以上的温度异常和印度洋与大陆间的气温对比,一方面使上层的南亚高压移动速度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低层大气的运动和东西向风异常,在青藏高原少雪年,东印度洋产生西风异常和一个气旋对,而在青藏高原多雪年,东印度洋产生东风异常和一个反气旋对;(3)ENSO与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关系密切.东太平洋SST正异常时,东印度洋和南海气压偏高,从而导致该区海陆经向压强梯度增强和西风异常.另外,此时青藏高原北部气压偏高,北风偏强,副热带锋面增强,同时,印度洋的SST偏高,为青藏高原降雪提供了水汽保障,这些都有利于青藏高原的降雪.
引用
收藏
页码:1682 / 169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印度洋海温异常和南海夏季风建立迟早的关系 II.机理分析 [J].
温之平 ;
梁肇宁 ;
吴丽姬 .
大气科学, 2006, (06) :1138-1146
[2]   利用NSIDC雪盖资料和ERA-40资料对比分析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分布特征 [J].
陈栋 ;
陈忠明 ;
张驹 ;
何奇瑾 .
四川气象, 2006, (03) :4-7
[3]   印度洋海温异常和南海夏季风建立迟早的关系I.耦合分析 [J].
梁肇宁 ;
温之平 ;
吴丽姬 .
大气科学, 2006, (04) :619-634
[4]   青藏高原积雪与亚洲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的关系 [J].
刘华强 ;
孙照渤 ;
朱伟军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06) :733-739
[5]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日期及其影响因子 [J].
梁建茵 ;
吴尚森 .
大气科学, 2002, (06) :829-844
[6]   青藏高原热源异常对1999年东亚夏季风异常活动的影响 [J].
孙颖 ;
丁一汇 .
大气科学, 2002, (06) :817-828
[7]   基于被动微波遥感的青藏高原雪深反演及其结果评价 [J].
柏延臣 ;
冯学智 ;
李新 ;
陈贤章 .
遥感学报, 2001, (03) :161-165
[8]   关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大尺度特征及其机制的讨论 [J].
何金海 ;
徐海明 ;
周兵 ;
王黎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4) :333-344
[9]   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年际和年代际特征 [J].
戴念军 ;
谢安 ;
张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4) :363-374
[10]   青藏高原冬季雪盖异常与冬夏季风变异及其相互联系的物理诊断研究 [J].
陈乾金 ;
高波 ;
张强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0, (04) :477-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