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地区鲍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分析和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9
作者
陈月忠
黄万红
陈木
不详
机构
[1]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2] 福建漳浦鲍鱼研究所
[3]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福建厦门
[4] 福建漳浦
[5] 福建厦门
关键词
鲍; 流行病; 球状病毒; 病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4.45 [];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1999年以来,福建、广东两省养殖鲍已连续多年发生了暴发性流行病,死亡率可达100%。结合病理学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认为球状病毒和弧菌并发感染是该暴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电镜观察发现病鲍的肝细胞和肠上皮细胞内有大小约为130~150nm和50~70nm的2种球状病毒,前者数量较多,具外囊膜,后者的病毒颗粒裸露,未见外囊膜。感染造成了鲍的肝脏和肠等器官的细胞结构严重破坏。人工感染实验表明注射、混养、浸泡等方式均会导致感染。根据回归实验和流行特点调查,结合病理分析结果,该病多发生于23℃以下的水温期,主要是通过海水的流动和养殖水的交换和鲍的运销而传播,25℃以上水温未见该病暴发。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山东近海主要养殖动物的弧菌检测与病害防治的研究 [J].
陈梅 ;
王奎旗 ;
徐怀恕 .
齐鲁渔业, 2000, (06) :6-8+49
[2]   杂色鲍裂壳病球状病毒的初步观察 [J].
王江勇 ;
陈毕生 ;
冯娟 ;
余勉余 ;
吴信忠 .
热带海洋, 2000, (04) :82-85
[3]   皱纹盘鲍“裂壳病”的病原及组织病理研究 [J].
李霞 ;
王斌 ;
刘淑范 ;
刘明清 ;
王琦 .
水产学报, 1998, (01) :62-67
[4]   三角帆蚌瘟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J].
邵健忠,项黎新,李亚南,张明洲,毛树坚 .
水产学报, 1995, (01) :1-7
[5]   皱纹盘鲍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J].
陈木 ;
卢豪魁 ;
陈世杰 ;
谢开恩 ;
陈炳能 .
动物学报, 1977, (01) :35-46
[6]   鲍苗的饵料——底栖硅藻培养试验初报 [J].
陈世杰 ;
陈木 ;
卢豪魁 ;
陈炳能 ;
谢开恩 .
动物学报, 1977, (01) :47-53+122
[7]   皱纹盘鲍南移的初步研究 [J].
陈炳能 ;
谢开恩 ;
卢豪魁 ;
陈世杰 ;
陈木 .
动物学报, 1977, (01)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