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12
作者
张伟
机构
[1]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因子分析; 水资源承载力; 安徽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探索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15个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对安徽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人口情况、社会经济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影响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用水量显著增大,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空间上来看,安徽省内的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安徽北部的水资源承载力低于南部,这主要与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和水资源利用情况有关。为了保证安徽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对水资源的治理及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兰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贡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07
[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义乌水资源承载力 [J].
赵丹丹 ;
岳丽莹 ;
许靖 ;
王亚丽 ;
冯利华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 (01) :51-54
[3]   安徽省水资源现状与新时期研究重点 [J].
袁田琴 ;
孙龙 ;
李瑞 .
治淮, 2009, (11) :15-16
[4]   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研究 [J].
张允锋 ;
史正涛 .
节水灌溉, 2009, (08) :46-49
[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J].
张晓鹏 ;
张鑫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2009, (07) :18-21
[6]   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思考与对策 [J].
蔡建平 .
江淮水利科技, 2009, (02) :3-6
[7]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J].
徐毅 ;
孙才志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 8 (06) :71-74
[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东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J].
王好芳 ;
郭乐 ;
窦实 .
水文, 2008, (04) :16-19
[9]   基于因子分析定权的水质评价模型 [J].
李文生 ;
许士国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444-446
[10]   因子分析法在伊通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杨威 ;
卢文喜 ;
李平 ;
杨忠平 .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1) :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