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甘肃省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玉米轮作制长期定位施肥的增产效果
被引:40
作者:
樊廷录
周广业
王勇
丁宁平
高育锋
王淑英
机构:
[1] 甘肃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2] 甘肃省平凉地区农科所
[3] 甘肃省农科院科研管理处
来源: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长期施肥;
小麦—玉米轮作;
增产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4 [耕作的制度和方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黄土高原冬小麦—玉米轮作制中通过连续24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旱地长期定位施肥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各肥料处理的产量大小及其增产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干旱年和正常年为MNP>SNP>NP>M>N>CK;丰水年为NP>MNP>SNP>M>N>CK。干旱年产量降低顺序为N>NP>CK>M>MNP>SNP;丰水年产量增加顺序是N>CK>NP>M>MNP>SNP。降水对化肥尤其是氮肥的增产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而有机肥+化肥处理(SNP、MNP)的产量受降水影响较小。在肥料的增产中,化肥(NP)的平均贡献率56 28%,土粪(M)43 72%。在干旱、正常、丰水年型中,化肥的贡献率依次是53 25%、54 00%、59 93%,土粪为46 75%、46 00%、40 07%;NP处理中,N的贡献率依次为19 48%、34 76%、49 61%,而P(P2O5)的贡献率为80 82%、65 24%、50 39%,尤其是干旱年份P的贡献率高达88 4%~145 6%;秸秆(SNP处理)在丰水年的增产贡献率为31 42%,与土粪在对应年份的贡献率相差不大,但正常和干旱年增产贡献率达到66 46%和83 63%,较土粪处理的贡献率提高20 46%和36 88%。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长期施用氮肥增产作用下降,而秸秆还田及有机无机配合则有逐年递增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1+136
+136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