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沙地土壤生物结皮的理化性质

被引:65
作者
崔燕
吕贻忠
李保国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育部土壤—植物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鄂尔多斯沙地; 生物结皮; 养分; 水分;
D O I
10.13758/j.cnki.tr.2004.02.017
中图分类号
S152.7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 对鄂尔多斯沙地不同植物群落下的土壤生物结皮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沙地固定的时间越久,其下的生物结皮越多,厚度也越大,结皮的厚度在0.3 ~ 1.5cm之间;在流动沙丘表面形成生物结皮后,结皮中的颗粒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0.25 ~ 0.05mm级别的粗砂粒明显减少,而且随着结皮形成的厚度增加,其减少的幅度越大,最大减少的幅度可达30%;随着结皮厚度的增加,结皮的容重也明显增大,室内测定的毛管持水量明显增加,表现出强烈非孔隙吸水现象。但较厚的生物结皮也具有明显的阻水作用,也是导致老固定沙丘植物群落衰退的原因之一。结皮厚度越大,其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也越高,且以沙地柏下的各种养分含量最高,结皮中的最高有机质含量是流沙的13.5倍(未除去生物残体时),说明生物结皮具有显著的养分富积作用。随着有机含量的增加,其C/N和C/P比呈增加趋势,而pH有轻微的下降趋势。总之,通过对鄂尔多斯沙地生物结皮的初步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沙地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对沙地的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2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荒漠藻结皮的胶结机理
    胡春香
    张德禄
    刘永定
    黄泽波
    B.S.Paulsen
    [J]. 科学通报, 2002, (12) : 931 - 937
  • [2] 坡耕地黄墡土结皮的理化性质分析
    吴发启
    范文波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04) : 22 - 24
  • [3]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微生物结皮的生态学意义及若干研究进展
    李新荣
    贾玉奎
    龙利群
    王新平
    张景光
    [J]. 中国沙漠, 2001, (01) : 7 - 14
  • [4] 生物土壤结皮——荒漠化地区研究的热点问题
    杨晓晖
    张克斌
    赵云杰
    [J]. 生态学报, 2001, (03) : 474 - 480
  • [5] 干旱沙漠区土壤微生物结皮及其对固沙植被影响的研究(英文)
    李新荣
    张景光
    王新平
    刘立超
    肖洪浪
    [J]. 植物学报, 2000, (09) : 965 - 970
  • [6] 毛乌素沙地沙丘土壤含水量特点——兼论老固定沙地上油蒿衰退原因
    郭柯
    董学军
    刘志茂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3) : 275 - 279
  • [7] 半荒漠藻结皮中藻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
    胡春香
    刘永定
    宋立荣
    黄泽波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1) : 62 - 66
  • [8] 黄土发育表土结皮过程和微结构分析的试验研究
    蔡强国,陆兆熊
    [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996, (04) : 363 - 370
  • [9] 沙坡头地区土壤结皮形成机理的研究
    段争虎,刘新民,屈建军
    不详
    [J]. 干旱区研究 , 1996, (02) : 31 - 36
  • [10] 沙面结皮形成与微环境变化
    凌裕泉
    屈建军
    胡玟
    [J]. 应用生态学报, 1993, (04) : 393 -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