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杂种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21
作者
金正勋
孙艳丽
李卓夫
李桂芳
赵西华
阎文义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江苏省农林厅科教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哈尔滨
关键词
小麦; 蛋白质含量; 配合力; 互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用6个蛋白质含量高低不同的亲本,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二,对亲本在F1-F3的蛋白质含量配合力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的GCA与SCA方差均极显著,表明在本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三个世代gcaMs/scaMs值均极显著,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这一比值又逐渐增加,因此蛋白质含量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随着世代的推进,基因加性效应越显重要。在总的遗传变异中以加性变异为主,世代与一般配合力及世代与特殊配合力的互作均显著,与平均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比较,这种互作不可忽视。亲本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估计其一般配合力效应大小的重要指标,通过早期世代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可以预知后期世代的一般配合力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490 / 49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豆杂种后代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配合力研究 [J].
宋启建 ;
盖钧镒 ;
马育华 .
作物学报, 1991, (02) :128-134
[2]   T型杂交小麦品质及农艺性状的研究——Ⅰ.杂种优势和配合力 [J].
王明理 ;
张爱民 ;
黄铁城 ;
刘恩忠 ;
舒文华 .
作物学报, 1985, (03) :146-158
[3]   小麦品种间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J].
朱睦元 ;
徐阿炳 ;
裴洪平 ;
俞志隆 .
作物学报, 1984, (04) :237-244
[4]   大豆杂种世代的遗传变异研究——Ⅱ.配合力及有关遗传参数 [J].
马育华 ;
盖钧镒 ;
胡蕴珠 .
作物学报, 1983, (04) :249-258
[5]  
作物数量遗传[M]. 农业出版社 , 刘来福 编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