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的深层动力过程与陆─陆碰撞新模型

被引:65
作者
滕吉文
张中杰
王光杰
刘宏兵
胡家富
张秉铭
陈云
张慧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2] 不详
[3]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系!昆明
关键词
喜马拉雅造山带; 深层动力过程; 三维速度结构; 碰撞-挤压过渡带; 双层"楔板"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与地壳短缩和其增厚的物理-力学机制是该区深部物质与能量交换,圈、层结构与物质运移及其耦合的产物.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缘─-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错综的深层动力过程是本质.基于地震Rayleigh波三维速度结构和人工源深部地震探测结果,发现雅鲁藏布江南北两侧深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差异显著,并具有特异的深层动力过程.提出了印度板块地壳和上地幔物质向北"挺进",分别在不同档体阻隔作用下而终止于不同部位的双层"楔板"新模式,在南、北双向挤压力系作用下形成了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和青藏高原隆升的复杂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481 / 494
页数:1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