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与脑干和小脑梗死关系研究

被引:5
作者
熊静
张婕
韩剑虹
李佳敏
李馨蕊
田红
朱榆红
机构
[1]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脑干病变; 小脑病变; CT血管造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狭窄≥50%的椎动脉狭窄与脑干和小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经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证实有≥50%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54例,引起脑干或小脑梗死。分析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不同部位特点与脑干和小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椎动脉狭窄引起脑干梗死,腔隙性梗死明显多于区域性梗死(χ2=7.84,P<0.05),引起小脑梗死,区域性梗死明显多于腔隙性梗死(χ2=10.71,P<0.0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见于45.45%脑干梗死的患者和71.43%小脑梗死患者。椎动脉发育不良见于18.19%脑干梗死的患者和14.29%小脑梗死患者。脑干梗死组中椎动脉颅内段(V4段)狭窄占42.37%,明显高于小脑梗死组(22.44%,χ2=6.25,P<0.05)。小脑梗死组中,椎动脉颅外段(V1段)狭窄占36.73%,明显高于脑干梗死组(20.33%,χ2=5.07,P<0.05)。脑干梗死组合并基底动脉狭窄率为12.12%,明显高于小脑梗死组(4.26%,χ2=4.00,P<0.05)。结论引起脑干和小脑梗死的症状性椎动脉颅内、外段狭窄部位有差异,对脑干和小脑梗死患者尽快进行有效的血管评价,对于选择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脑干梗死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特点 [J].
吴洋 ;
王德生 ;
汤颖 ;
温世荣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 (29) :5772-5774+5777
[2]   小脑梗死与后循环血管病变的关系 [J].
李卫东 ;
黄光 ;
赵涵 .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8, (08) :35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