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治理中主体间信任如何影响其协作程度?——基于内蒙古草原治理的实证研究

被引:9
作者
常多粉 [1 ]
杨立华 [1 ,2 ]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主体信任; 协作方式; 参与主体; 协作程度; 草原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主体间信任作为一种信息简化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降低了协作治理中的交易成本。基于对内蒙古15个旗县草原治理的问卷调查,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协作治理中主体间信任对主体间协作程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主体间信任程度、不同参与主体的参与程度和不同协作实现方式的使用程度均对主体间协作程度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且以不同参与主体的参与程度的影响作用最大。②不同参与主体的参与程度与主体间信任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主体间信任程度和主体间协作程度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中介作用。其中,新闻媒体、宗教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参与主体的参与程度的中介作用最大。③不同协作实现方式的使用程度与主体间信任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对主体间信任程度和主体间协作程度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中介作用。其中,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等协作实现方式的使用程度的中介作用最大。④多群组分析发现,性别和收入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且女性和低收入群体的调节作用更大。研究提出,要想提高草原治理的协作程度,应高度重视培育主体间的信任程度,提高新闻媒体、宗教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次要参与主体的参与程度,适当控制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等协作实现方式的使用程度,并对不同性别和收入的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信任水平、互惠性偏好与PPP项目绩效协同关系研究 [J].
张云宁 ;
陆中伟 ;
欧阳红祥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 34 (08) :1060-1065
[2]   内部信任对社员合作意愿与参与行为的影响 [J].
孙艳华 ;
晏书诚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9 (03) :46-52
[3]   企业间信任、合作模式与合作创新绩效——知识库兼容性的调节作用 [J].
许婷 ;
杨建君 .
华东经济管理, 2017, 31 (12) :35-43
[4]   信任机制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合作治理 [J].
彭小兵 ;
谭志恒 .
理论探讨, 2017, (01) :141-147
[5]   社会信任、合作能力与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行为——基于黄河灌区五省数据的验证 [J].
杨柳 ;
朱玉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3) :163-170
[6]   协作治理是适合中国现实需求的治理模式 [J].
郭道久 .
政治学研究, 2016, (01) :61-70+126
[7]   试论女性环境责任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与路径 [J].
武永春 ;
刘欣葵 ;
许联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1) (S1) :244-247
[8]   多元协作性治理:以草原为例的博弈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 [J].
杨立华 .
中国行政管理, 2011, (04) :119-124
[9]   构建多元协作性社区治理机制解决集体行动困境——一个“产品-制度”分析(PIA)框架 [J].
杨立华 .
公共管理学报, 2007, (02) :6-15+17
[10]  
使民主运转起来[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帕特南,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