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鄱阳湖西南缘地区的风尘堆积

被引:29
作者
李徐生 [1 ]
韩志勇 [1 ]
杨达源 [1 ]
房迎三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风尘沉积; 末次冰期; 江西新余; 鄱阳湖南部沙山;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6.01.016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鄱阳湖湖滨沙山是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季风活动所产生的风成沙丘沉积体。在调查鄱阳湖沙山的过程中,发现位于鄱阳湖南部沙山下风方向的丰城—樟树—新余一带岗丘顶部几米厚的第四纪堆积地层,虽然颜色明显偏红,但地层性状及沉积学特征却与北方风成黄土及宁镇下蜀黄土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具代表性的新余打鼓岭剖面进行分析,确认其成因系风力搬运而成的粉尘堆积。结合冬季风路径上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初步提出鄱阳湖沙山与新余一带风尘红土堆积是在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冬季风作用所形成的风沙-风尘堆积系统。鄱阳湖风成沙丘及其西南缘风尘沉积的发育是晚更新世末期江南鄱阳湖区气候环境恶化的佐证,也是对我国西北地区沙漠-黄土堆积过程的区域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九江—澎泽一带沙山研究存在问题探讨 [J].
吴艳宏 ;
羊向东 ;
王苏民 ;
吴锡浩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2) :103-106
[2]   皖南风尘堆积序列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气候记录 [J].
李徐生 ;
杨达源 ;
鹿化煜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4) :75-82
[3]  
中国现代土壤磁化率分析及其古气候意义[J]. 吕厚远,韩家懋,吴乃琴,郭正堂.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4(12)
[4]   江西新余发现的旧石器 [J].
李超荣,侯远志,王强 .
人类学学报, 1994, (04) :309-313
[5]   中国南方的红土与红色风化壳 [J].
朱显谟 .
第四纪研究, 1993, (01) :75-84
[6]   晚更新世以来我国北方沙漠地区的气候变化 [J].
董光荣 ;
金炯 ;
高尚玉 ;
李保生 ;
陈惠忠 .
第四纪研究, 1990, (03) :213-222
[7]   江南的晚更新世风成砂丘 [J].
杨达源 .
中国沙漠, 1985, (04)
[8]  
中国黄土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文启忠等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