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微生物种群演替特征

被引:15
作者
刘然 [1 ,2 ]
彭剑峰 [2 ]
宋永会 [2 ]
王毅力 [1 ]
于雷 [2 ]
袁鹏 [2 ]
解明曙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城市水环境研究室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微生物种群; FISH; DGGE;
D O I
10.13198/j.res.2010.06.78.liur.012
中图分类号
X703.5 [助剂];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采用SEM,FISH和PCR-DGGE技术对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各隔室中厌氧颗粒污泥进行分析,考察微生物形态、真细菌数量及种群结构演替过程,并对优势菌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ABR反应器颗粒污泥微生物中杆菌占优势,其中前端的微生物生长较好,活性高;沿反应器流程方向,各隔室微生物总量逐渐降低,真细菌相对丰度随之递减,其中1#隔室真细菌相对丰度最高,为65.9%,而5#隔室只有27.2%.此外,ABR反应器前端以真细菌为主,而后端隔室古细菌含量升高,微生物种群随流程发生显著演替,但5个隔室间真细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性变化.UPMGA聚类分析表明,1#隔室与2#隔室的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77%,4#隔室与5#隔室的相似性为85%,3#隔室与其他隔室的相似性均较低,表明ABR反应器前端以发酵产酸作用为主,后端以产甲烷作用为主,ABR反应器具有明显的分阶段多相工艺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741 / 7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不同接种条件下处理薯蓣素废水 [J].
李兆飞 ;
陶虎春 ;
梁敏 ;
李伟 ;
薛安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4) :462-466
[2]   Carrousel 2000氧化沟工艺中前置缺氧池与厌氧池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J].
赵继红 ;
许春红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2) :150-153
[3]   利用FISH和DGGE对产甲烷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研究 [J].
邢薇 ;
左剑恶 ;
孙寓姣 ;
李建平 .
环境科学, 2006, (11) :2268-2272
[4]   高效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微生物多样性及定量化研究 [J].
孙寓姣 ;
左剑恶 ;
邢薇 ;
李建平 ;
鲁颐琼 .
环境科学, 2006, (11) :2354-2357
[5]   荧光原位杂交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及进展 [J].
邢德峰 ;
任南琪 ;
李建政 .
环境科学研究, 2003, (03) :55-58
[6]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的研究进展 [J].
王建龙 ;
韩英健 ;
钱易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0, (05) :490-498
[7]   Analysi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during biofilm development in an anaerobic wastewater treatment reactor [J].
Fernandez, Nuria ;
Diaz, Emiliano Enrique ;
Amils, Ricardo ;
Sanz, Jose L. .
MICROBIAL ECOLOGY, 2008, 56 (01) :121-132
[8]  
Application of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TGGE) in microbial ecology[J] . Gerard Muyzer,Kornelia Smalla.Antonie van Leeuwenhoek . 1998 (1)
[9]   MICROBIAL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CHANGES IN AN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 [J].
NACHAIYASIT, S ;
STUCKEY, DC .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AND MOLECULAR MICROBIOLOGY, 1995, 67 (01) :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