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悬浮体形态及物质组成

被引:9
作者
张怀静 [1 ]
翟世奎 [1 ]
范德江 [1 ]
郭志刚 [1 ]
魏立青 [2 ]
种法运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2] 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处
关键词
悬浮体; 形态特征; 物质组成; 三峡工程; 长江口;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7.02.001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2003年6月1—10日为长江三峡工程一期蓄水期,为了研究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对长江口环境的影响,2003年6月15—25日组织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综合调查,对该次调查所取得的悬浮体样品进行了显微观察和X射线衍射测定,分析了不同水体中悬浮体颗粒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结果表明:从徐六泾到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颗粒形态特征不同,徐六泾至南支主槽,悬浮体颗粒以单颗粒为主;拦门沙最大浑浊带,悬浮体颗粒以大絮团、团状絮团和絮网为主;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颗粒以有机质絮团和单颗粒并存为主。长江口区悬浮体矿物颗粒主要以粒状或片状形式存在。悬浮体矿物颗粒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组成。从河道到长江口外的邻近海域,石英和长石含量逐渐降低,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逐渐增加,高岭石含量先降低后增加。与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徐六泾附近小絮团数量有所增加,蓄水前后拦门沙和长江口邻近海域悬浮体形态特征和长江口地区悬浮体物质组成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长江河口悬浮颗粒表面特性的初步研究 [J].
李道季 ;
张经 ;
张利华 ;
陈邦林 ;
陈吉余 .
泥沙研究, 2001, (05) :37-41
[2]   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 [J].
雷坤 ;
杨作升 ;
郭志刚 .
海洋与湖沼, 2001, (03) :288-295
[3]   长江口絮凝机理的试验研究 [J].
关许为,陈英祖,杜心慧 .
水利学报, 1996, (06) :70-74+80
[4]   长江口南槽水化学特性与悬沙粘土矿物 [J].
王允菊 ;
张志忠 ;
黄文盛 ;
顾建明 .
海洋通报, 1995, (03) :106-113
[5]   长江口泥沙絮凝体的现场显微观测 [J].
关许为 ;
陈英祖 ;
林以安 ;
李炎 .
泥沙研究, 1992, (03) :54-59
[6]   长江口悬浮颗粒有机絮凝研究 [J].
夏福兴 ;
D.Eisma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 (01) :66-70
[7]   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组成、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J].
李国刚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0, (04) :47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