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村镇的非物质遗产保护

被引:7
作者
刘锡诚
机构
[1]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论研究室
关键词
古村镇; 历史文化名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濒危; 双重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7 [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60207 ;
摘要
一座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镇,往往就是一个社会和一段历史的缩影。目前国家出台的保护古村镇的文件,主要保护的是古村镇的物质文化遗产,毫不涉及其所蕴藏的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镇(村)"所要保护的,既应包括优秀的、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古代建筑群,也应包括在这些聚落里蕴藏着的传承既久的乡土建筑之外种种其他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浙江乌镇、西塘和河北暖泉三镇为例,阐述了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性及其在历史风尘中的流失情况,从而认为古村镇的保护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双重保护,而不应该只是单一的物质文化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M].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  
南村辍耕录.[M].(元)陶宗仪著;文灏点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3]  
茅盾全集.[M].茅盾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